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来源: 互联网 2016-07-27

  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统计指数法产生丁17世纪末,最早运用于个体价格指数。随着社会的发展,指数的概念、理论、运用范围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统计指数简称指数。从广义七说,凡是说明社会现象数量变化的相对数,都是指数。例如,某地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450亿元,2001年为540亿元,2001年比2000年增长20%即可称为指数。但是,狭义的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因素所组成的社会现象的综合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例如,不同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数量等属于复杂的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现象,如果要研究不同时期商品价格、商品数量总的变动情况,就需要运用指数法来进行。本章所要阐述的指数,主要是指狭义的指数。

  指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综合反映社会现象的总变动。我们知道,利用动态分析指标,可以确定某种工业品产量的增长程度、某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情况、某种商品零售价格的提高程度等。但在统计中,还需要综合研究多种工业品产量、多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多种商品零售价格的总变动程度。编制统计指数的首要任务,在于对这些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或茼品的数量变动进行综合分析,把不能直接加总的多种数量关系过渡到可以直接加总,从而反映它们的总变动过程。

  2.通过分析社会现象的总变动,了解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社会现象的变动,受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例如,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动,决定于工人人数和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农产品产量的变动,决定于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产品销售额的变动,决定T-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的变动。反映现象总变动的指数和各个因素变动的指数之间构成了指数体系,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分析现象总变动巾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作用。

  3.表明计划完成程度。指数分析法不仅用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动态,丽目,还用于分析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这是因为,各个企业单位或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计划指标包括许多不同的项日,各个项目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在评定计划完成程度时,既要综合考察各种不同产品的计划完成情况,又要分析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任务都要借助指数分析来完成。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指数按其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个体指数是用来反映个别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的产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个体指数只是直接把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对比,是比较简单的。为了研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洒水平的提高,必须研究全部产品的总量、价格、成本等因素的变动,这就需要运用总指数。

  总指数是表明全部现象总变动的相对数。如工业总产量指数、零售物价指数等。而全部现象的变动是由各组成部分的变动所引起的,如全部零售商品价格的变动是各类商品价格变动的结果。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各部分有它不同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分析全部现象的同时,还需要对它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加以说明,这种表明部分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在统计上称做组指数。组指数是把指数法与分组法联系起来,对全部现象的变动作更深入说明的方法。组指数与总指数常常结合运用。由于总指数和组指数的编制方法相同,因而,这里我们着重介绍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指数按其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因为指数通常是连续计算的,以表明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如按月、按季、按年编制产量指数、成本指数、价格指数等,这就形成了在时间上前后衔接的指数数列。在指数数列中,凡是各个指数都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作为基期的,叫做定基指数。如果各个指数都是以前一期作为基期的,叫做环比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的应用,要视具体的分析任务来定。

  (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指数按计算时采用的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凡是对数量指标计算的指数称为数量指标指数,如工业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这类指数反映着社会现象总规模或总量的变动程度。凡是对质量指标计算的指数称为质量指标指数,如商品价格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等。这类指数表明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等的变动程度。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CFP > 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