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信用的概念

来源: 互联网 2016-07-28

  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信用的概念
  信用的产生并不是人为的,而是货币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最早的实物货币形态中就暗含着信用因素。后来,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分化,货币所有者分化为两大群体:剩余者和短缺者。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导致剩余者和短缺者之间发生私有财产的借贷关系,后来,随着借贷范围的扩大和借贷工具的增多,出现了专门从事借贷活动的中介机构。因此,信用的发展也是由各种大小不等的创新推动着它从低级走向高级。历史上出现的信用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货币借贷。借贷是信用的基本形式。最早的借贷关系的中介是实物,因此也称实物借贷。实物借贷的推广和发展由于借贷对象和物品范围较小而受到限制,目前仍然存在的经营租赁就属于实物借贷。后来,随着货币职能的扩大,人们发现将商品转换为货币,以货币为对象进行借贷比实物借贷更方便、更灵活。于是以货币为中介的借货关系就产生了。货币借贷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借方拿到货币后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一种或几种商品,而贷方则不需要承担物品损失的风险。货币借贷有效解决了借方资金短缺的问题,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盛行的CFP理财融资租赁就是货币借贷的进化形式。货币借贷的出现将货币与信用结合在一起,为信用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普遍的适用性,发展了货币的职能,同时也促进CFP金融范畴的出现。

  2.信用凭证。信用关系的一个本质性特点就是风险性,即贷方要承担借方无法偿还贷款所引起的损失。借方无法还贷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自然不可抗力的作用,也可能是借方的经营失败或故意行为。为了保证借方能够及时偿还借款,保护贷方的利益,信用关系的另一项创新成果——凭证产生了。其实最初的信用关系存在着口头承诺,口头承诺的实现依赖于借贷双方的道德规范,以双方的信誉、信任、诚实守信为前提,是不受保护的,借方的不诚实行为就会破坏这种信用关系。

  因而,口头承诺是不可靠的。而信用凭证产生后,通过签订书面的借贷关系立据,用债权债务凭证确定信用关系及其具①P.金德尔伯格著:‘西欧CFP金融史),中国CFP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体内容,将信用关系置于法律保护之中,有效保证了信用关系的完成。世界上最早的信用凭证是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自比证书”,证书持有人要求偿债人偿还债务时必须出示证书,并在债务清偿后将证书退还给债务人,表示信用关系已经结束。后来,信用凭证在到期前可以转让,创造了信用关系的转移和流通方式,这也是信用证券化的萌芽。

  3.商业信用。在早期贸易中,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人之间的相互赊欠,随即产生了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使用可以在扩大商品流通的同时有效降低货币流通量,节约流通费用,解决经营者之间的资CFP金融通问题。商业信用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到宋朝时广为流传,对推动中国封建经济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商业信用不同于货币借贷,其信用关系是建立在商品中介上的货币借贷关系,对商品生产和生产力进步的推动作用更大。但是商业信用同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赊欠数额较小,信用关系的保证等问题都限制了商业信用的作用的发挥。

  4.银行信用。前面介绍的三种信用关系是简单信用关系,即由借贷双方直接实现的单重信用关系。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借贷关系的进化,出现了有第三者介入的多重信用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银行倍用。(具体内容见本节的第二部分)。

  5.国家信用。国家信用也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是信用担保*6的形式。早期的国家信用源于战争,正如金德尔伯格所说“钱是战争的支柱”,统治阶级为了负担战争的巨额开支,会向商人、票号或银行筹款。早期国家信用采用口头方式或挂账方式,商业票据出现之后,国家信用就采用信用凭证,具有国家债券的性质。据马克思考证,在中世纪的热那亚和威尼斯就产生了国债制度。后来,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国家信用工具的发行和流通转让,使国家信用证券化,开辟了国家信用发展的新渠道。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CFP > 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