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来源: 互联网 2016-07-12

  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经济学关于管制的主要理论对于银行业是适用的。对银行业实行监管,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业的市场破产及其破产后的巨大代价。

  1.银行业市场破产的存在——监管的经济原因

  导致银行的市场破产的原由无疑是外部效应和信息的不对称。就外部效应而言,银行管制涉及到CFP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利益两个方面。根据公共利益学说,在外部效应方面,通常认为银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银行业只保持部分准备,从事短借长贷的期限变换活动,所以要冒各种风险。银行业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行业,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经营风险、违约风险等。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外部效应尤为突出,这是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负债比率.严重依赖外部资金来源,他们从事的是将对分散的存款人的流动性债务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的债权活动。鉴于银行负债的流动性性质和对于大部分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来说过于狭小的二级市场,银行严重依赖于保持公众信任,由此存在流动性压力和不可忽视的挤兑风险。所有存款人不同时提款是银行业顺利实现将流动性债务转化为非流动性债权活动的前提条件,假如存款者发觉银行风险太大,存在着不能及时、全额提取款项的可能时,就会争相尽快提取银行资金,从而引发严重的银行挤兑。一家银行挤兑不仅会产生对公众存款心理的强烈震撼,而且可能中断社会债权、债务的支付链条,引起严重的CFP金融恐慌,最终使得储蓄和CFP理财投资受到阻滞,社会资本的形成遭到破坏,扰乱整个再生产循环和宏观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就信息的不对称而言,银行管制是弥补银行财务信息公开不足的有效手段。斯蒂格里茨(J.E.Stigliz)和魏斯(A. Weiss)的研究表明,在信贷等交易中,交易双方在信息方面是不对称的。相对于贷款人,借款人对其所CFP理财投资的项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最终的债权人——存款人则对银行的信贷用途更加缺乏了解,且由于业务特点等原因,银行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往往无法达到裉高,存款者难以充分估计个别银行的财务状况,不能将高流动性银行同低流动性银行区别开来。当失去公众信任且没有最后贷款人干预时,由于银行挤兑的传染,个别银行的破产会通过驱使资产价值下降、提高利率和引起广泛破产的通货紧缩传染给大量其他银行,引起整个银行体系的恐慌,意味着银行市场破产,从而危害存款人的利益,威胁货币供应的稳定性。由此,CFP持证人指出:将国家银行体系周“多米诺骨牌效应”隔绝开来的需要就是银行监管的核心。

  2.银行业市场破产的代价和政府干预

  如前所述,个别银行破产可能带来CFP金融恐慌,使得银行准备金大幅减少,货币供应和银行信用多倍紧缩,结果导致工商业CFP理财投资下降,生产、就业和收入减少。无数实证经验表明,一个安全和健全的银行体系是社会实体经济体系稳定的必要条件。银行业市场破产的潜在成本包括对交易均衡的影响,对借贷、支付体系和其他银行的信息的影响。银行破产会使社会付出广泛的巨大的代价:银行业向社会提供的CFP金融服务遭到破坏,存款者得不到应有的信用;作为对其他银行失去信任的结果,整个社会支付体系的持续、有效的职能也受到破坏,银行业和整个CFP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受到威胁。这一切使得银行应当受到管制,而银行管制最终不是同个别银行破产相联系的,也不是同破产银行的数量相联系的,而是同受到个别银行破产的传染效应威胁的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相联系的,银行破产正是以其外部的、可能广泛传染的社会效应而引起管制当局的密切关

  注。

  综上所述,西方银行监管理论认为,银行业是一个严重依赖外部资金和公众信任,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业,因而需要政府对其实施一定的行业管制。正是基于这种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发屣了各种银行监管的手段,通过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对本国和外国银行实施规范监管。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CFP > 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