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货币内外部的几种关系

来源: 互联网 2016-07-15

  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货币内外部的几种关系
  要实现货币调节的政策目标,除了解决好掌握合理货币供应量的方法外,还要掌握好货币内部外部的几种关系。

  一、流通货币的几个层次

  流通货币的种类很多,运动方式和流动性也各不相同,在制订货币政策时,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即划分层次。

  经济发达国家对货币的层次划分一般是:Mi指流通中的现金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M2是指Mi加上私人定期存款及其它需要先期通知的存款;M3-般指大额或较长期定期存款,M4以后由于各国的信用制度、信用工具的差别,划分上的区别较大。总起来看,各国分类方法上的一致性在于:①按流动性强弱顺序排队,以M。表示货币层次,n越大,流动性愈小,②货币供应量不仅包括现金,而且包括存款直至一切可用于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有价证券。

  我国在改革之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市场不发达,只有消费资料和部分农用生产资料进入市场,因此,过去对货币供应量的考察,主要是看现佥流通量。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和计划~样,趋于覆盖全社会经济活动。现在为宏观调控需要而考察货币供应量时,不能仅仅考察现金流通量了,而是必须进_步考察广义货币供应。,近几年,CFP金融理论界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做了一些研究,对

  货币层次提出多种划分意见。综合分析我国实际情况和讨论意见,并参照国外的经验,我们认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应作如F娱次划分:

  Mi为直接通货,即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的通货,它包括现金、单位活期存款和商业企业存贷合一帐户贷款指标余额。其中,现金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流通手段,企业活期存款,也可以随时开出支票,购买商品,转帐结算;商业企业存贷合一帐户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信用形式,其中的贷款指标余额可以直接转帐结算,与企业活期存款类似,可计人直接通货层次。在西方国家,私人和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可以通过支票、信用卡购买商品,转帐结算,因而划入Mi之内。而在我国,私人储蓄存款基本不能直接购买商品,实行转帐结算,因而不能列入Mi范围之内。

  M2为间接通货,即虽不能直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但必然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直接通货的货币层次。主要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可以转化为现金),财政当年金库存款(可以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到一定时期转梃为活期存款或现金)和专用基金存款。

  M。为潜在通货,即一般情况下不充当或转化为直接·通货,但茌特殊条件下能被赋予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层次。它包括一般不打人下年度开支的财政结余、国库券、债券等等。

  M。为现金。在我国,还应把流通中的现金单列出来。我国现金的作用与国外相比,有其独特的~面。在M.中,现金购买的对象主要是生活日用品等消费资料,与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的流通范围有所不同,从流动性来说。,现金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通货”,其流动性比受到财务制度严格:限制的企、事业、单位存款明显不同,因此,将现金单列出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存在的,可以将现金列为M。。需要注意的是:M。不能称为M的零层次,

  否则逻辑上不通,现金属于直接通货Mi,但研究现金流通时,M。代表现金。

  备层次通货之间是否应有归属关系?国内大致有两种意见。其一为无归属关系,即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以我们前面的层次划分为例,Mi=直接通货,M2=间接通货,Ma=潜在通货。其二为迭加关系,即:Mi=M。+直接通货;Mz=^41+间接通货;M。=M。+潜在通货。我们认为,两种意见各有所长。一般来讲,在做理论描述时,前者有其抽象性的优势,而在实际对策性研究时,后者有更大的使用范围,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流动性弱的通货流动起来时,流动性强的通货已先期流动了,两种通货构成通货的实际流动。我们在具体研究货币流通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目的和资料情况,选择使用各层次货币的两种归属方法。

  我国目前对银行存款的分类是: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基本建设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储蓄存款、农村存款。这种分类是按资金来源分的,在考察货币供应层次时,还须再作划分。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为M.,定期存款为M z I财政存款为Mzi基本建设存款中来源于财政拨款的部分流动性弱,属于Mz,而企业自筹资金流动性强,属M,,机关团体存款类似于企业存款I储蓄存款中的活期存款流动悭强一些,但也有积存性的部分,定期存款流动性弱一点,但办妥一定手续后也可转为活期存款提取。在经济稳定时,活期存款积存性增大,在经济大波动时,定期存款流动性扩大。因此,二者作用差别不是很大,可以同归属于Mz;

  农村存款中的乡镇企业存款归于Mi,而农民储蓄存款归于M2。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CFP > 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