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没有拿到offer的5大求职故事(四)
来源:
互联网
2016-08-29
故事:我知道,我还算幸运的。对很多人而言,命运更加坎坷。
公司:某知名外企(简称J公司)
岗位:管培生
在前面几篇文章中,我讲了自己在求职路上所遇到的一些“潜规则”,但是我也知道,平心而论,我所遇到的这些算不了什么。在中国求职,会遇到各种“歧视”,性别、年龄、出身、学历、专业……其中有一个非常普遍而严重的歧视现象,就是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
因为本科和硕士的学校都还不错,应当承认我是“名校情结”的受益者,并且我也认为,从整体上看,重点院校的学生素质比普通院校的确要高一些。重点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比较好,加上师资力量更雄厚,知名校友的影响力,国家的重视培养,重点院校所获得的资源是普通院校所不能比的,而且不同地区之间,这种差异会更大。资源丰富的环境下,学生能够锻炼成长的机会自然更多,视野也更开阔,整体素质也更高。不过我知道,再好的名校里也不乏一无所长混日子的人,普通的学校里也会有很多聪明又勤奋的牛人。所以,虽然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学生整体差异的确存在,但在个人应聘考核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平等看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前段时间教育部明令禁止招聘限985,211院校,但很多媒体调查走访表明,用人单位对985、211的偏爱并没有减少。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个应聘经历,虽然我属于“名校情结”的受益者,但是并不等于我就认同这种做法。
J公司属于每年校招的热门公司,知名外企加上对学历专业没有硬性限制,所以投简历的人数不胜数。和大多数的外企一样,J公司的校招也是先网申,再笔试,然后再面试。我重点想讲讲它的笔试,的确是经历的诸多笔试中最“有特色”的一个。
一般而言,笔试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像行测那样的逻辑思维选择题,一种是综合问答题,有的企业会把两种题型结合,但整体上来讲不外乎这两大类型。但是J公司的笔试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而是“心理题”。说的直白点,就是让你选择“我是一个乐观的人。A是B不是”或者“我更喜欢团队合作而不是孤军奋战A是B不是”,密密麻麻将近100道题,全部都是这种类型。我一边答题一边觉得很奇怪:这种题目有必要还租场地把大家召集起来笔试吗?这种题也不存在作弊的可能,完全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呀。难道他们真的会根据答题分数考核你的性格是不是符合应聘标准?总觉得这种所谓的心理测评其实很难真的准确考量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考了就考了吧,我也没有多想。
大概过了一周,接到了J公司的群面通知。群面我们组5个人,2个清华,1个北大,2个人大,签到的时候我们看了看那张表,从早到晚一共8组群面,除了*9组和第二组有几个留学英国的学生外,其他大概三十多个人,全部来自于北大、清华、人大三所高校。
那一刻,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J公司的笔试要用看上去有点不靠谱的心理测试题了。或许(我只是猜测,不敢下判断),他们一开始就只想要名校的毕业生,而怎么能够体面而低调的把那些非名校的孩子们给过滤掉呢?这种模棱两可的心理题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没有说你不好不强,只是你不适合。
看着那张签到表,想到那么多对笔试结果充满期待的孩子,心情有点复杂。老实讲,我理解为什么包括J公司在内的很多用人单位这么做的原因。省事,省时,省力,省心。反正我在名校里面肯定可以招到我想要的人,何必把圈子拉那么大呢,每多面一个人就是多一份成本啊。但是作为应届生中的一员,我也真心为很多人鸣不平,就像我曾经听朋友说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怕失败,只是没想到连失败的机会都不给我们”。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歧视不会因为教育部的一纸禁令就真的消退,它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和各种歧视一起,教会我们社会的真相。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改变不了的东西我们只有坚强的面对,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他让每个人都经历不公平”。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活到最后,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谁能够真的咬牙顶住这些不公平,尽自己*5的努力,获得*4的结果。
最后提一下J公司的群面结果,5个进了2个,我被淘汰了。其实面试的时候就感觉不好,在做案例分析时,我不大认同完全套用模型,虽然这样很方便出东西很快,但是模型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案例,得出的结论也有待商榷。我个人更倾向于就事论事,用事实说话、但是好像同组的其他同学大部分都赞同直接套模型,所以最后我还是妥协了,但是也导致参与的程度不那么充分。
版权声明:本条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为一个月。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其他人还搜了
热门推荐
-
职场新人刚开始工作,做好这10件事不焦虑! 2018-03-15
-
在四大只有两条路:要么往上爬,要么搬出去! 2018-03-15
-
25岁,当理想照进现实,我成了那个不敢辞职的小会计 2018-03-15
-
真心话,我为什么推荐我「大三的侄女」要考就考CMA 2018-03-15
-
高盛不会告诉你的事,如何在金融行业出类拔萃? 2018-03-15
-
一家好公司,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2016-12-27
-
职场菜鸟别发愁,这5点做到很重要 2016-12-22
-
同是会计起步,为什么别人成了高管、你还是小员工? 2016-12-15
-
还在揣摩面试官的“套路”?拿下offer有这四样就够了 2016-12-13
-
如果你的年度计划年年相似,那你该反思自己了 2016-12-13
-
你那算什么努力,顶多是浪费劳动力 2016-12-08
-
在说“这工作不适合我”时,到底我们想表达的是什么? 2016-12-08
-
你是不是也做着3W的工作量,却拿着3K的微薄工资? 2016-12-06
-
到了职场,普通大学生为什么仍旧比不过名校生? 2016-12-06
-
告别大学,谁的职场不委屈? 2016-12-01
-
告别大学,谁的职场不委屈? 2016-12-01
-
毕业半年了,财会新人你过得还好吗? 2016-12-01
-
90后频繁跳槽原因盘点,除了钱他们还差什么? 2016-11-29
-
财会新人,想在职场人见人爱不容易 2016-11-29
-
相信吗,职场中真的存在“一劳永逸的工作” 2016-11-24
-
想要进投行工作,你够格了吗? 2016-11-24
-
财会人的职场,学历低真的是缺陷吗? 2016-11-22
-
从小会计到CFO,你还要爬过几座大山? 2016-11-22
-
初入职场,绕过这些雷区的你才有资格谈成长 2016-11-17
-
工作之后,越来越不愿意见的恰是那些老朋友 2016-11-17
-
小公司也能KO掉500强,只要你愿意做这些事 2016-11-15
-
80后月薪PK,是什么让你输得一败涂地? 2016-11-15
-
谈工资的时候,这三个误区,可千万别掉进去了! 2016-11-11
-
为什么越有钱的妹纸,越乐意“光棍”? 2016-11-11
-
小员工的迷茫,新人更需要职场方法论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