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职场人的自述:奥迪特的世界不相信眼泪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6-27
  我下面写的几个故事或者片段,一方面是对这段审计生涯的回顾与记录;另一方面,是想跟行业外部人士展示一下奥迪特,尤其是基层奥迪特们的真实生活。
  在开写之前,我想感谢我的老板,给我机会;感谢带过我的领导,给我指导;更感谢跟过我的兄弟姐妹们,同甘共苦,给我支持。
  我下面写的几个故事或者片段,一方面是对这段审计生涯的回顾与记录;另一方面,是想跟行业外部人士展示一下奥迪特,尤其是基层奥迪特们的真实生活。
  于我自己,我相信每一个做过基层的奥迪特,都有类似的故事。
  Chapter 1 眼泪与小强齐飞 在惊恐中入眠
  广州是个好城市,哈哈。树多空气好、饭好吃又便宜、水果吃到撑、房车不限购、工资比较高,等等。构成我在广州定居的*10实质性障碍就是:小强。
  有人怕老鼠,有人怕高,有人怕鬼。上述我都不怕,就怕小强。广州的强们,个个儿有小手指那么长,还会飞。爬起来咯拉咯拉,飞起来嗡嗡嗡嗡,神气得很。每次想起它们,我都会汗如雨下、头晕发冷,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那个项目是我们自行负担费用。我们住的酒店——噢漏,是旅馆哈——在企业附近一个居民区里,名字记不得了。只记得旅馆的走廊中时不时的有形迹可疑的男男女女走来走去。一开屋门,一股潮湿的臭脚丫味道直扑面门,地毯已经辨不出初始颜色,窗户外的铁丝网上有个足够俩人同时钻进来的大洞。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138一个双人间,包月还打折。忍了。
  入夜后的旅馆很热闹:喝酒的、开房的、开party的。透过薄薄的墙,欢笑声叫床声声声入耳。6月的广州,晚上很闷热。屋里空调不能开的太大。所以基本每天夜里我都睡得不踏实,总要带着满身汗水,醒个几次才能熬到天亮。某日深夜,再次醒来的我听见一阵咯拉咯拉的声音。经验告诉我,有强!(07年我在广州网易实习过3个月,遇见过螂君)我还没来得及起身开灯,已经有东西蹭着我的小腿爬了过去,随后咯拉声更在耳边响起,我头发里有东西!我眼一黑,腿一下就软了,挣扎着起身开灯,一扭头,肝胆俱裂:一只典型性广州小强正趴在我的枕头上。
  我瞪着它,浑身动弹不得,一身冷汗;它也迷茫的瞪着我,似乎还不能适应灯光。随后,它悠悠然的爬上了我的床头,爬进了床缝的黑暗中。我哆嗦着捡起凉拖,守候床前。待它从床下散步出来的时候,我扑了上去!一拖!两拖!……最终六拖,完成了这次激情杀强事件。
  同屋的姑娘终于醒了。她揉揉眼睛,问:“姐,怎么了?”我擦干脸上的汗水泪水鼻涕水,轻声说:“没事儿姑娘,睡吧,明天还要上班。”
  关灯上床。但我不敢睡,也睡不着。于是我又坐起来,默默的哭了一会儿。太TM吓人了实在是!哭得累了,再想想明天还要追着客户要合同,所以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睡了。
  不久后的另一个深夜,面对另一只飞翔在天上的强,我只出手四拖,就干掉了它。再后来,我们换到另一间房,这间房里倒是再没有强出没。对于新房间里时不时出来玩儿的蜈蚣们,我倒并不怎么太害怕。
  听说同在广州的另一个项目,小姑娘们住的宿舍里小强和老鼠同时出没。所以我们这个项目,还算是幸福的。
  To be an auditor --你,准备好了吗?
  Chapter 2 满城尽带黄金甲 粪堆是如何变成肥料的?
  从小强项目回来,又做了这个所谓的生物高科技企业项目。前期尽职调查。几乎脚不沾地的,领导说,先过去,资料现场看。
  听说企业在山里头,青山绿水,空气新鲜。到了厂里,步入厂房边上的办公楼,一种熏香的味道沁人心扉。企业很热情。做奥迪特的,最怕就是驴脸财务。所以我们心情也很舒爽。
  看看企业资料。嗯,生物高科技,嗯,主要产品是生物肥。嗯,主要原材料是鸡粪和牛粪。嗯..嗯?谁开窗户了?这是什么味儿啊..有人带口罩了吗?
  又过了几天,就在我们已经逐步适应厂区内PM100+的空气质量,并开始能够区分今天的味道是酱香型还是浓香型的时候,我们要参观生产车间了。
  哎呀呀,在宽广的粪场面前,个人是渺小的;在巨大的粪料高温烘干机面前,个人更是渺小的!车间里的生产工人都戴着口罩,穿着工作服,我们什么也没有。太失策了。于是乎,参观一圈下来,大伙的眼镜片儿上都微微泛着黄褐色,头发一缕一缕的,脸上粘答答的。衣服上蒙着薄薄一层,像披着淡黄色的铠甲。一呼一吸中,大粪堆总是浮现眼前。
  但这个项目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大粪堆。这个企业和某大米企业有着某些类似的特征:在建工程、预付账款巨大;现金销售,现金回款,大客户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县级供销社;有增值税免税资格等等。
  额,不能再说了。反正这家的报告,最终是没有出的。
  Chapter 3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节的时候你在哪儿
  今年元旦,客户全厂休假三天,厂区内连只狗都没有。我们在招待所里加班,招待所和厂子在一起,都在市郊。招待所的厨师也放假了。放假前企业的司机帮我们打听到一家不休息的小餐馆,还可以送餐。于是我们的午餐晚餐就订那家的盖饭。
  元旦三天,各种难吃,各种猪食。难以下咽。但我们别无选择。
  提到年审,奥迪特们应该有共识。不多说别的,圣诞节、元旦都在项目上过;春节前别人都忙活着置办年货,咱们加班冲刺,时不时熬个通宵;还要为回家的火车票头痛,幸运买到票的还要为能不能挤上车发愁。挤上车到了家的,电视里放着春节晚会,爹妈端坐电视机前;奥迪特们则在另一间屋里继续埋头苦干: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manager们做试算写报告,assistant们补底稿。忙的不可开交。
  春节后,一个电话,又奔赴新的项目啦!
  Chapter 4 在那希望的田野上 会不会被拐去种田全凭运气
  还是年审。最后的两家企业在同一座城市里,那个城市不通火车。从现在的项目所在地过去,只有一趟火车能到它临近的城市。于是,我们便先一宿硬卧到了它临近的城市,再自己打车去目的地。
  出了火车站,天才蒙蒙亮。围在火车站旁的出租车司机们凑上来:“妹子们,去哪儿啊?”找一个最面善的,问:“PY市,去吗?”大哥连连点头:“去!去!来,上车吧!”
  天渐渐亮了,又起了大雾。高速路封了,绕行小路。出租车欢快的奔驰在空无一人的乡间小路上,两边全是农田。偶尔能见到早起的农民在田间忙碌。同去的那个小姑娘在后排睡的一塌糊涂,我只睁大双眼,祈祷我们一路平安,祈祷我们不要被卖到哪个不知名的农村里种田。
  Chapter 5 北京的雪夜好美 凌晨三点徘徊在街头
  继续年审。上一个项目还没有做完,下一个项目的电话就来了,问何时可以进场。这回是个北京的IPO。已经申报,需要加审一期。
  涉及自查。老板挺重视,多给了几个人。但做着还是吃力。因为名为加审一期,实际过去三年一期的情况你都需要熟悉;以前做过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项目组全是新人。跟企业要磨合、要沟通、要配合。再加上券商也在现场忙活着,财务们都忙着刷新招股书里的表格,忙着更新招股书里的数据变动原因,奥迪特们需要的资料可以“缓一缓”。
  北京的项目,客户不提供住宿。项目在东北4环,项目组里住西北5环的有之,住东南5环的有之,还有一个住西南5环——没办法,房租便宜。早上项目组倒公交坐地铁的先集合,再一起坐车过去——还是便宜;晚上加班后只能打车,因为公交已经没有了。但那地方打车很困难。往往站在路口顶着寒风站半个多小时,冻的腿都木了,才能抢到一辆半辆车;要是出来晚了,比如10点多,路上几乎就没有车了。有时实在无法,只能打黑车。项目组里有俩人,还因为打黑车遇见警察,被警察叔叔抓下来录了笔录。
  有一回,是券商好心开车送我们到地铁口,那是我们到家最早的一次。每天上班下班加起来,路上的时间在3、4个小时。好在除了我以外,项目组里都是年轻人。这样跑来跑去的,倒是没有听到什么怨言。
  3月底的北京,气温本已开始回暖,却又忽然下了一场大雪。那一天也正好是撤场前一天。加班到凌晨三点,企业里早就只剩了我们奥迪特。将最后一页资料打好孔装订后,我们收拾了电脑,往订好的酒店走去。大家都很累,但是情绪都很好——辛苦了这么久,总算暂告一个段落了。天上仍然下着小雪。在洁白的雪花覆盖下,街道也显得整洁而宽广,撒下一片橙黄的路灯静静的站在两旁,树木的枝桠上全是雪,说话声音稍微高一些,就能震下一片雪屑,落到树下的你的脖子里。路上只有我们,孩子们甚至拿出手机,开始照相。
  就这样一路说说笑笑的,到了酒店。前台说客房已满,没有我们的订房记录。再三查找无果。看看酒店外已经转成中大雪加大风的天气,看看没有一辆车的空荡荡的大街,我有点儿懵了:去哪儿,怎么去?回企业办公室?已经锁门了;去附近的酒店?据前台说,周围的酒店几乎全满;前台倒是热心又帮着我们联系了另一家连锁酒店A,但是很远。我们怎么过去呢?
  商量了一下,用那家远的酒店备用,先去一家附近的酒店碰碰运气。上班的路上,我们看到企业旁边还有一家酒店。项目组开拔。因为气温已经回暖,雪的下面已经化成了水,路上很湿很滑。大伙谁都不说话,一脚深一脚浅的顶着风雪往回走,鞋全湿了,寒冷刺骨。
  那家酒店也全满。我们正在大街上一筹莫展,正好一辆黑车停在我们面前。最后,在大街上晃荡了一个多小时的我们终于到了A酒店。躺在床上已经4点半了,第二天正常上班。
  入行以来我做的基本都是IPO项目,至今大大小小的也做了十几个了吧。我觉得相对于国企的例行性审计,IPO是没人愿啃的硬骨头:市场无序竞争,项目收费低,项目组奖金少;客户造假动力较强,项目风险大,出了事儿影响前途;客户强势,券商强势,所内内核强势,项目压力大,项目组很累。
  注册会计师行业责、权、利不均衡:责任大但是权力、利益小,造成行业平均收入低但是工作累,执业风险较高,因此人员流动率很高。干两三年,业务差不多熟悉了,也就走了。行业内从业人员大多年轻,经验不足。留下来的有经验人士,总是带毕业生出项目,而且一批一批的教,一批一批的走。最后,这些原本想在行业内多留几年的人,也给累走了。于是,整个行业便陷入某种恶性循环。
  最终这个行业,不吸引人,也留不下人。
  当初吸引我进入这一行的,是它学术上的专业性和视野上的广阔性。如今我有些灰心丧气,不仅是因为这行吃苦受罪,不仅是因为这行开始出现人人喊打的趋势,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没有行业的正确定位与全行业的繁荣发展,专业水平再强,也要向现实低头——甚至专业水平越高,越容易沦为工具。
  我有两个问题:*9,这一行未来的发展在哪儿,前景如何?第二,在这个行业内,个人能不能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我认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与个人努力程度相关,更与整个行业的内外环境相关。若是随便就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那为何人们还要千年传诵这种高洁的品质呢?
  奥迪特的世界不相信眼泪。我们愿意奋斗,也请给我们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