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讲述我的匆匆财务路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7-10
  与财务搭上,应该从考大学报志愿开始。报志愿的时候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到,这所学校,当时的名字叫《重庆工业管理学院》不错、容易考,只要上了二本线肯定能上。我那时的成绩只能算是有机会冲一本。为了保证能上本科,二本就选了这所学校,专业选的据说是这所学校最牛的专业《会计学》,从此开始与财务、会计结缘。
  进入大学,大一全是基础课,与专业无关。*9个带我们进入会计殿堂的是钱慧敏老师,他教给我们的是《会计基础》或是《基础会计》,从此,会计这个职业进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黎明老师的《会计学》、彭启发老师的《税法》、李孝林老师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史》,还有孔庆林老师、陈立老师、钱文箐老师等老师,这些都给我展开了纷繁绚丽的会计世界。
  我算是个喜欢思考的孩子,大学对我这个不喜欢体育、娱乐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就是看一些杂乱无章的书。那个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对着会计准则、制度琢磨,为了搞清楚准则中的一些内容,反复演算,写分录,计算,从这个科目进去,从另一个科目出来,试算平衡成为*5的乐趣。通过这个过程算是基本掌握了会计的基本原理,进入了这个世界。
  大学中做的与职业最相关的事情是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学校是重庆市的报名点之一,对在校生网开一面,于是在大三第二学期报名,参加学校的培训班,那年的暑期也没有回家,与一帮考研的同学在学校上课、复习。每天都是从起床和冲凉开始,然后跑步、冲凉、吃早饭、复习、上课、吃午饭、睡午觉、复习、上课,晚饭,复习、上课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检验学习的时间是9月第二周的周末。那三天我信心百倍,连续参加了五场考试,最后一场的时候,考场里的考生已所剩无几。出来考场,感觉轻了很多,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样。12月底,成绩出来了,看到电脑屏幕上出现的那一瞬间,提着的心也慢慢沉了下来,考五科,过四科,当年全国参加考试五科一次通过的是161人(记不清了,貌似这个数)。
  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沉迷于毕业的兴奋和彷徨,我小心的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CPA剩下的那一门也因为忙于毕业无暇复习,而以未通过告罄。
  工作初始的几个月与财务无关,整整在基层业务单位学习了四个月,之后进入管理机关开始了会计相关的*9岗位--出纳。出纳是个细活,每天都是收收付付,又多是现金收付。刚开始的几个月每每下班都有保险柜未锁好的念头,又都折回来,看到是锁好的,才又放心的下班回家。我想这种“折磨”对于新工作的小出纳来说都是必须过的关。
  会计的这一行,特别讲究有好老师带你,办公室的几个姐姐们成为了我的*9任老师,她们教我如何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如何填写报销单、如何填制记账凭证、如何整理装订凭证、如何记账对账结账、如何填制银行的取款付款单据等等,这些都让好尽快的进入了工作角色。出纳的这些活对于我这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说,工作量实在太小,因此,在出纳工作之余,我就琢磨一些管理方面的事情,根据业务设计了一些管理统计的表格,还把已购买两年未上的财务软件上了线。
  在这期间,也就是毕业的第二年,终于顺利的把CPA剩余的那一门通过了,通过的那一刻我也开始考虑我的财务会计之路如何前进。公司年审聘请的是一位会计行业老师傅,我就私下跟他了解所里的情况。这时候恰好公司改制,我就下定决心离开,因为我已经考过了注册会计师,我应该去会计事务所这样的专业机构去工作,这个简单的想法促使我*9次“跳槽”。就这样在我*9份工作的一年1年8个月的时候,我去了一家小的会计事务所,开始了我的“专业中介服务”之路。每一个有过注册会计师梦想的人都曾想过去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我也不例外,我不只想,而且去了。2003年3月我毅然而然的去了一家小的会计事务所。
  我去的这家所虽然规模小,但是基本上所有与此相关的中介业务都有,这在那个时候,甚至于现在都很常见。验资、各类审计、资产评估、土地评估、房地产评估、各类设备评估,企业改制、司法业务、拍卖业务,还有财政审计和检查。在这里我如鱼得水,从最基础的业务,从最小规模的企业,我开始了专业中介服务的工作。我不厌其烦的做着各类业务,在这里将我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深化,实践又进一步要求对理论的学习,随着实践专业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这家所虽然小,却人才辈出,从这个不足二十人的机构里面走出来了博士、MBA,还有其他专业的硕士。在这里,与专业的兄弟一起碰撞、干活、学习,也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这对我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好的帮助。
  这期间,我还成立了我的家庭,随着儿子的出生,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经过近两年的学习,专业的翅膀也越来越想高飞。2004年10月我决定出去看一看,闯一闯。10月底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寻求发展(很难得的住了几天地下室,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北漂吧),同时也投简历给省内大的专业机构。最终,我征求了所里老师的意见,他们建议我去省里的大所,一是收入差不多少,二来离家近、方便(要是那时京沪高铁已开通,或许选择就是另一条道路了,也不至于先南征后北战。人生真是异变,一个小小的因素,足以改变整个路径)。
  2004年12月,我踏上了南征的路程,进军省会“南京”,新的工作再一次开始。
  2004年12月14日,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离开了妻儿,来到了南京,开始了真的奋斗。
  从小所到大所,一切都是陌生和新奇的,刚到所里第二天就被通知出差连云港,匆匆准备了些衣物就跟着大家出发了,这次出差让我认识到了大所、大公司的审计业务是如何开展的。我作为一个“小学生”跟小同伴们学习。而学习首先从模仿开始,拿出上年的审计的底稿,看别人是怎么编制的,格式是什么样的、怎么描述等等,最为奇怪的是必须用铅笔做底稿,哈哈,到现在也没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大概一周的出差很快就结束了,我也基本适应了这种生活,“出差、干活、加班”,我也知道这才是开始,接着是年终的盘点,再接着开始了年审,再接着。。。
  在talent 的子并不长,两年多一点。却是我工作生涯最为快乐、收获最多的时光。我无忧无虑的工作者,什么项目都不拒绝,跟着那位“总”做项目都可以,可以说是指那里打那里,除了上市公司和一些大型企业的审计,还配合评估部做一些评估相关的事情,还参与IPO前期改制方案的策划等等。我跟我的同事们学习,跟我们的客户们学习,尝试着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徐州小所“复杂”的工作经验也被用到,大家都知道在会计审计过程中其实是需要很多的知识的,尤其是评估、税务相关,而这些知识都是我在徐州学习的。这也让我相信,你学习的知识都不会白费的,你学习了,就成了你的储备,那天使用时,就可以直接调取。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常熟做一个项目,带队“总”是飞哥。在项目的最后一晚,我们的老板来与客户沟通结果,客户宴请,大家喝了一些酒,然后就开始了打牌,也许是明天就要回家的缘故,全部六七人都参加了活动,大家玩的很高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凌晨三点多,相信一起的伙伴还会记忆犹新。还有就是2005年的海南游,蓝天、白云、碧水,我们尽情玩耍、漂流、打水仗、吃海鲜、喝大酒,尽管参加这次旅游的很多人都离开了,每每小聚谈及时,大家都很怀念。
  事务所的工作是专业的,也是繁忙的。有人形容,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就是“背着笔记本电脑的农民工”,也有人说,事务所拿男人当牲口,拿女人当男人,等等,这些都道出了这个行业的辛苦。2006年底,原徐州一起工作的同事介绍我一个机会,那时我还在华西村做项目,新的工作在向我招手,我又要开始新的人生之旅了。
  记得离开南京时,短信给我南京的同学告别,一同学回信说,你这是“南征北战”啊。想想确实也是,我从徐州“南征”南京,这又从南京“北战”北京。
  现在回忆每一段工作经历,都是那么重要和美好,每一段都成为下一段的阶梯,往复如此,北京这段也是如此。然而,人却总是要不断的向上和探索的,我们的每个人都不可能长时间的停留在某一段。我信奉人生的经历更重要于结果,我信奉机遇和缘分,我信奉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工作、尽*5的努力。
  来北京的第二天就被派到内蒙。那个时候,内蒙公司的注册还没完全完成,我的工作是从完成后续注册开始的,前任带着我领取了税务登记证就撤回北京了。剩下就由我自己完成,印象最深刻的是去购买发票,好像是去了七次才完成,东西部的差异真是大啊。接下来就是建账,招聘财务人员。总部领导给的任务,6月份要把财务人员招聘到位后撤回北京。于是乎就与人力资源的同事密切配合,找猎头、参加招聘会,还好,一切比较顺利,很快便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在撤回北京前,我一个人全权负责内蒙公司的财务,虽然业务量不大,也是出纳兼会计兼主管的做了两个多月。这段时间,我刚工作时所学的出纳和会计的基本功,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装订凭证等都统统用上了。
  记得从内蒙公司离开时,内蒙公司的老总在餐桌上唱了一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感动的眼泪直在眼眶里转,从此我们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从内蒙回到北京总部算是真正意义上从专业中介机构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回归。
  在这里一干就是六年,从基础的财务管理,到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到关注业务,深入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推动;从财务成本费用管理,到关注绩效,深入到激励管理,再从绩效与激励反观业务、组织、制度、流程的合理性和如何去完善。我从一个小财务管理者逐渐成长为一个关注公司整体的财务管理者,心中也逐渐从有丘壑到逐渐有了万水千山。
  这六年间也经历了风风雨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乐、有喜、亦有纠结与感概;这六年间也交了一批的朋友,谈天说地,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鞭策,我也不会这么快的成长;也学会了成长和忍耐,适应了变通和蜿蜒曲折,这些也许都是一个人成长的必须经历,只是有早有晚,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尽如此,心中的一往直前,乐观努力一直未有改变。记得多次和朋友聊到,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生活而丢掉我们生活的安生立命之本,丢了它,我们就变得一无所有了。
  这期间因为逐渐走向管理而总觉的仅有专业是不够的,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学习,2009年参加了全国在职研究生的统考,幸运的被光华管理学院录取,再一次接受名师的教诲,也认识了一批新朋友同学,再一次品味学习的乐趣,也圆了青年时的梦想。
  记得前面提及过,我信奉缘分,信奉通过努力去获得未来。2012年,顺利的从光华毕业了,毕业意味着再见,我想也是该给bl说再见的时候了。
  2013年2月,我结束了六年的努力和奋斗,再一次踏上新的征程。这里的工作环境和以往经历的任何一家都不一样,开放、宽松。虽然有点太过于,但这是适合我的。在这里,我将总结十二年的经验和思考,期待让这些经验和思考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写到这里已是现在。回顾过去的这些年,客观的说除了*9步不是*3以外,在此基础上的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垫脚石和阶梯,都为未来提供了基础。*9步不是*3,是因为现在回头看,对于一个初入江湖的毛头小伙子,还是应该选择一些大的企业去或者大的专业机构(会计事务所)作为职业的开始,这样起点高一些、规范一些,基础会打得更牢一些。如果真是这样,这十二年肯定和现在不一样。*9步既成定局,能做的就是在既定的开端下努力奋斗,体验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
  人生在于过程,过程美才是真的美。用几句歌词,暂且结束此文。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结语
  回忆就像是流水账,匆匆间从最初的选择开始,一步一步。现在算算也有六大步了。
  最初对财务会计的认识,限于管管钱,记记账。工作风不着、雨不着,感觉起来很安心,也让家里放心。大学期间知道了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并了解到做CPA比做会计赚得多。于是,在大学快结束时,下了血本考CPA,这也许对于我们这些农二代是*4的出路,有了专业至少可以有饭吃。
  尽管CPA考试结果不错,但对于落后的徐州而言,在那样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找一份CPA相关工作并不容易,最后等不及,只要选择了从企业的出纳做起,那时候想等有了一定的经验后才做新打算。会计这一行是讲究经验的,从一开始找工作就明白这条真理。
  做出纳的一年多,学习的都是基础,是会计的基本功,那个时候已经开始觉得会计与业务是不可分割的。后来的事务所工作是纯专业的事,那个时候没事就学习准则,会计的、审计的、评估的,一心想在专业上搞出点名堂来。到了后来的大所的工作,随着审计理论的深化,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始,从纯专业开始关注与业务的关系,学习客户是如何开展财务工作的,所谓“知己知皮,百战不殆”。
  再次回归企业,已是工作了六年后,这随后又六年,我从出纳开始,一步一步,对会计的认识,也从管管钱、记记账到除了基本的核算,还要管理,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业务,从专业到关注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绩效与激励、企业价值与文化等等。这样的认识是从实践而来的,也是从需要而来的,随着认识和实践相互交融,这个运动着的双轮会驱动你提高认识,去思考。
  到现在,我认为,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有两个,其一:管理企业经营目标或者绩效目标的实现,其二:管理企业经营过程的风险。
  企业经营目标或绩效目标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业务部门是企业经营和绩效目标的实现部门,而财务则是从管理的角度帮助业务,为业务提供必要的管理工具,监督业务是否按照时间、节点实现经营和绩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需要对事前,也就是,企业经营或绩效目标的制定花费精力,事中要做好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的管理,而事后要做好核算,并经过对核算结果的分析,反观目标、计划和预算,进而反观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以及激励机制,甚至于要反观企业文化。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逐步优化业务的实现过程,从而实现经营和绩效目标。
  而管理企业的风险,则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入手,建立预警机制。一般企业的主要经营风险来自于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风险的风向标,从对现金流的分析和观测,进而反观与之相关的风险点,进而去完善这些内控点,从而消除可能出现的风险。当然,企业的风险肯定不限于现金流,此外,还要关注企业的法律风险、行业风险、宏观层面的风险等。
  总之,任何专业的发展都是随着认识逐步开展的,而认识又是与实践相关的,认识推动实践,而实践又推动认识。因此,我们要随势而为,顺着认识和实践的大浪,直挂云帆。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