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财务专业非财务职业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7-10
  我是2002年毕业的,转眼就快十年了。回想读书时代,觉得“毕业十年”是个很遥不可及的概念,就像小时候总觉得“二十一世纪”也是个很了不起,很遥远的年代。
  这个帖子要不要写,我犹豫了很久。如标题所述,我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那时叫“理财学”),但是毕业快十年,真正和财务打交道却不到两年。而论坛里大多数朋友都是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士,我也基本上很少看到有非财务行业的人员在论坛上发有帖子,也许“十年”真的是个容易让人感伤的词语,我还是想把它写下来。我相信不管是否从事财务工作,大家对理想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都是一样的。
  我想了一下,这十年大概能分为几个段落:毕业考研,*9份、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读书,第四份工作迄今。期间还跳了几次槽,都很短暂,就不赘述了。
  我是79年的,知青子女,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性格还算相对独立。是个典型的金牛男,比如诚实持重、善解人意、对金钱比较敏感,所以学财务不管是从个性还是兴趣上来说,都还算比较符合。只不过,当时考上的是一所省属院校,文科基础较为薄弱,而且理财学所学内容比一般专业都要繁杂,因此当时毕业的愿望就是希望考上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深造。然而2002年研究生没考上,自己不甘心,闭门读书一年,2003年还是名落孙山。两次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只有一点:高数。数学这个东西从小到大就没学好过,痛恨数学但又无可奈何。于是2003年才开始到处找工作,偏偏那年又遇上非典,最终还是在一个远方亲戚的帮助下,进了当地一家事务所,从事起了人生的*9份工作——审计助理。
  我承认在会计师事务所所要承受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比在一般企业要高出几个等级,可是那时自己年轻,就像弹性极好的弹簧,所有的压力只不过是为弹跳积蓄能量。在事务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信息量是如此巨大,不得不去主动学习和思考。团队工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学习到了项目经理与客户沟通的能力、一起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团队按时完成审计任务的协调能力。
  记得当时所里有位老师带我做了几个项目,他的专业知识权威,给人以信任感,和客户发生意见分歧时,又能耐心地沟通。和客户应酬,喝的酩酊大醉,回到宾馆休息一下,又继续工作到凌晨。我想,这就是我心目中关于专业人士的完美形象。想考上CPA的念头也愈发强烈。为此,还向所里请假大半个月,回家复习备考,报两门过了一门。不过在事务所那样的工作强度下要想考过剩下的几门,的确需要超乎强人的学习毅力,再加上我差不多是实习生的待遇,有项目提成,日子还能混,没有项目时,生活过的就很拮据。全靠当年大学寝室室友的帮助,大家共度难关。
  有一次出差到外地对一家企业进行破产审计,他们的财务凭证全部存放在顶楼的几间小屋子里,大白天要打手电,在一个个的柜子里翻找。风吹过来,铁皮柜的门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感觉有点瘆人。找到凭证后还要拿到楼下的财务室去复印,由于量大,财务室的一位女士直报怨复印机排放出来的气味让她直恶心,这人真讨厌等等。不过她都是用当地话和同事在抱怨,外地人听不懂。哪知道我的父母就是当地的知青,我不仅能听懂也会说,但设身处地的想想,大家都不容易,于是也就当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
  过了年,在求职的高峰期,我试着投出去几份简历。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找份轻松的工作以便能够有时间看书考试。这时一家上市公司(简称“A”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的职位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几轮面试,最终我决定去A公司上班了,上市公司、稳定的薪酬、给买社保……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可正是从这家公司起,我和财务的职业道路渐行渐远了。
  董事会办公室,大家也许不太了解这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其实是在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的部门。主要是做好召开“三会”工作(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在证监会、交易所指导下的工作,以及处理投资者关系,有时也会涉及重大投资等活动的方案拟定和监督执行。其中有很大比例的一项工作就是和财务部门一起,对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进行信息披露,所以部门需要懂财务的人员协助董秘。这或许也是公司人力资源部和我的领导认为我既然有事务所从业背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录用我的原因吧。
  其实,在事务所做的审计,和一般的财务工作相去甚远。还好自己大学学的杂,会计、审计、财务、财税都大概有个印象,找几本专业书看看,理论也就基本补上了。不过在实际工作中,我的财务知识也仅用于审核财务部提供的报表有没有常识性的错误,或者向打来电话咨询的投资者解释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每股收益”等等。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当时公司在“多元化战略”的感召下,对旗下的几个公司进行的资本运作(模式可以参见“德隆”,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以“ST”收场)。记得有一个方案是拟剥离下属子公司到海外上市。期间,我参与了方案的设计,也认识了很多中介的专业人士,有会计师、律师、券商、投行等等。虽然最后此计划半途夭折,但是我才发现,原来除了会计、会计师以外,还有这么多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于是我把职业的发展方向又定在了成为一名董秘,因为好的董秘必然是即懂财务又懂资本市场。正当我处在美好憧憬的幻想中时,公司由于过度扩张导致经营不善,我被裁员了。
  离职原因:被裁员。我想这是无论哪个求职者都不愿写在简历上的,何况这件事对我来说发生的太突然,快的都没有一点点的心理准备。当时我刚买了房,每个月有了按揭的负担,心里也恐慌得要命。现在想想,有时候人真的是要“置于死地而后生”,在那种一切未知的条件下,咬牙坚持。那时自己也没成家,没有和父母说失业,怕他们担心。然后到处找工作,希望银行按揭把自己有限的积蓄消耗完以前,找到一份工作。这时的职业规划和理想都不重要了,在现实面前,只有克服眼前的困难再说。
  这时,一家上市公司给我打来了面试电话(简称B公司),职位董事长秘书不是我想要的。尽管和董事会秘书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前者只是普通的行政岗位,而后者则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何况“女秘书”一词总是会让人想入非非,再来一男秘书,这叫怎么回事啊。不过,饿肚子的人是不会在意菜肴是否会符合他的口味。
  去公司面谈,又是一家"ST"公司,只不过股东更替,聘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来当董事长,意图保住这家公司。正是在此背景下,董事长从外地来此招兵买马,想把我招入麾下。而吸引他的,是我在上市公司的从业经历。其实,我的职业变化看似造化弄人,实则环环相扣、事出有因。可以说没有前一个公司的职业经历就没有后一个职场故事,只是当时仍是戏中人,觉得无法理解。
  在B公司的五年时间里,最牛的还是董事长,他对公司的操作意图早在他被聘之始就已划定,且通过他的个人魅力,靠整个团队不懈地贯彻执行。影片谢幕后,大家一看字幕才恍然大悟:导演、制片人、编剧都是一个人,那就是董事长。后话扯远了,话说当时尽管不情愿,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很大一个原因是,工资翻了一翻。
  也就是在这里,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我取得了人生的*9桶金。然后随着双方信任的加深和能力的锻炼,当上了办公室主任,主管行政事务,与财务工作基本分道扬镳。不过,我和公司的财务总监的关系一直处的比较好,可能是因为她知道我也是学财务出身吧,加上双方工作上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她经常会就公司面临的问题和她对财务工作的思考和我进行讨论。从中,我也见识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所承受的压力以及谨慎行事的工作原则和技巧。
  尽管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可是之前的从业经验让我时刻充满着危机感,行政工作对我来说,不是长远之计。人在稳定的时候,一定要居安思危。于是,我继续着我的研究生之梦,考上了MPAcc。也许很多人不解,会计硕士是面向会计职业,培养会计人才的教育,对我来说能够有多大的意义?我是这么理解的,首先它圆了我的梦,其次现在工作用不上的,不意味以后也没有用,不能指望MPAcc给你雪中送炭,但一定会给你锦上添花。重要的是,我还没有放弃成为一名专业董秘的职业理想。于是,毕业那年,B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完成了历史使命,大家也都面临着再次择业的问题。不同的是,这次找工作我自信了许多,不再害怕失业,我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行政转行到财务相关。
  没有想到自己的帖子会被视野版主设置精华,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方面自己很少写这样篇幅的帖子,另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想到在这个财务论坛上,我的非财务从业经历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2010年,流年不利。自己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做行政,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做财务,已到而立之年,再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一样的基础工作,也十分尴尬。说到底,职业怎么发展,其实自己也没有底。其中去过某上市公司的证券部,也在大型集团做过财务分析。也许是心态没有调整好,也许是自己本来做财务的底子就薄,都没有坚持下去,此间还萌发过自己创业的念头,终因条件所限,也没有实施。下半年,终于人品大爆发,到了一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从事投融资工作至今。
  总结自己这十年来的漫漫长路,有这么几点,深有感触:一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前者已经在自己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尤其是*9份工作,往往决定了职场今后的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形状。二是居安思危,不断学习,下一阶段我的目标就是利用MPAcc的优势,尽快将ACCA考过。考试学习是达到职业规划的助力器,学习没有害处,不要总想着现在开始太晚,就怕想到了而不去做。三是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是很多财务人员的短板,财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做也要会说,要勤于表达才会善于表达。至于我自己,仍然还会在财务道路的附近“游荡”,仍然还会在视野论坛里吸收丰富的养分,为今后的发展积蓄能量。
  我更想说的是,如果有像我一样财务专业、非财务职业的朋友们,希望我们一起加油,扬长避短,实现心中的理想!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