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之我的职场成长故事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7-17
  我的梦想是一场华丽而盛大的演出。我看见它徐徐地启幕,而我羞涩登台。
  敲这篇东西的时候,我正听着音乐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骨折手术过去只有两周,我也因祸得福地有了这么一个难得的“假期”。
  工作之后便放下了手中的笔,以至于文笔很有所退步。也许刻在生命中的东西落在纸上总显肤浅。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幸福,所以没有太多的话要说。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万分痛苦,却痛得说不出话来。于是,写作变成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很多很多的感觉,都被一一浪费掉了。
  有时我想我是有一点太过好强了,特别是作为女性。妈妈问我,如果你的梦想是若干年后做到财务总监,即使你做到了,又能怎么样?我也时常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底在于追求什么?是安逸的生活还是拼搏和奋斗?爸妈一直希望我太太平平地考个实惠的大学,找份实惠的工作,嫁个实惠的人,过一个实惠的人生。可是我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期望,以至让他们怀疑我的基因是从哪里来的。我一个人冲锋陷阵从不停下,一个人杀得人仰马翻兵荒马乱,然后一个人从战场上回来。我一个人做决定,然后一个人承担所有的结果。
  我从四大之一跳到现在这家位于“500强”前列的公司,职位是最最普通的内部审计。不过这个内审不是简单的内审,而是作为公司未来财务领导人的一个内部培养和提升机制。现任全球CFO就是内审毕业的。
  做得很辛苦,名声也很好。两年内我们要在位于全球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分公司做数个项目。做完之后或者继续升审计经理或者“毕业”。“毕业”就是转向公司内部其他业务集团寻找合适的工作。一般来说,毕业于这个培训计划的比其他人都要升得快。
  新工作是从美国培训两周开始的。那是2007年的1月,寒风和大雪中一个人的旅行。从芝加哥转机,整整20个小时后终于在凌晨1点到达距离纽约一个小时的公司总部所在地。虽然非常疲惫,可是也异常兴奋!克服时差的影响,我一早就约了新同事去纽约市中心的第五大道闲逛。
  然后第二天开始上课。我们这一届一共60多人,大约1/3来自美国本土,1/3来自欧洲和中东,1/3来自亚洲,其中印度人居多。大家踊跃提问,踊跃参与案例分析,当然都是用英文交流。在各种各样奇怪口音的包围中,我觉得震惊和晕厥--专业八级的英文基础比起都有留学背景的同事们,还是太差了,尤其是听力和口语。看着大家热火朝天、口若悬河地讨论、演讲,我却在一旁插不上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
  于是,最初的那些日子,不得不直面自己的短处,非常有挫折感并怀疑、否定自己。二十几年,*9次看见外面的世界,发现非常不一样的世界。亚洲的教育,告诉我们更多的是如何谦卑。美国的教育,则是怎样表达自己,和别人争论。觉得不舒服,常常不是因为新的环境,而是因为挫败感,继而失去信心,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们往往不喜欢和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共事,因为他们害怕失利,害怕承认自己的劣势。
  就这样,带着很强的挫折感,我开始了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9个项目。小组里一共8个人,来自7个不同的国家。起初的几天非常痛苦。要面对极其庞大的公司,新文化的冲击,新环境的考验,无法与家人在一起。只是那成千上万的公司缩略语就能把人彻底搞晕。还记得正式工作的*9天,我的美国经理一脸严肃地布置任务,感觉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那么少的时间,那么重的工作量。
  Overwhelming。大家都很喜欢用这个词形容刚进来的新人。的确是。在电话里对LG大哭,觉得压力如此之大。一切都是未知的世界。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原来也会害怕。这好像不是我要的生活,可是显然已经没有了退路。经理和我开玩笑,说:“Welcome to Hell。” 他很幽默,可是喜欢试探。他不当面质问你,但会通过其他方式间接了解别人对你的评价,并暗中观察。这是我学到的*9课:再不可以像在事务所里随意说话、随意做事。想清楚用词,再准确、谨慎地表达自己。
  7点半起床12点睡觉,2点吃中饭9点吃晚饭。我不能说每一天都像当初做IPO时那么忙。但是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把除了睡觉吃饭以外的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一定觉得厌烦、不公平。很多人以为我是因为结了婚不愿忙碌才离开,其实不是。我是想学更多的东西,想提高,所以不辞辛苦。可是这里的强度和压力还是超过了想象。去不同的国家固然值得兴奋,而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也是一种挑战。况且和别人相比,我还要过英文关。
  恍恍惚惚中度过了前三个月,考评不出所料地不怎么样,在五个标准中有一个没有达标。我和HR深谈了一次。 我得到的反馈居然是“人太好了”。可是我不想把自己变成那种很tough,很push的人。我想做个nice的人,也希望别人nice地对我。他很理解我,也知道我内心的煎熬。新的公司,新的文化,陌生的国家,经理也不在身边。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他们决定从第二个项目起把我重新放回中国,先缓一缓熟悉一下情况。
  就这样,虽然有些不愿意,我还是回家了。这个项目很短,两个月左右。审计的也是我比较熟悉的税。这是所有六个项目当中最轻松的一个,日子一晃就过去了。
  经常有那么一刻,觉得很累,想停下来休息。朋友很委婉地说:“不那么优秀也是可以原谅的。”仿佛是在人生的前26年,用尽了所有力气;突然想在工作了4年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一直在设计自己的生活,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且坚持了那么多年。突然有一天,不想再承担很多责任,转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矛盾,因为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智力平庸的女人。有七分的能力,却不知道该继续发掘自己的潜力,还是发挥四、五分即可,再把剩下的精力拿去享受生活。
  这一切,都是在有了家庭之后,不知不觉中发现想法的改变。单身的时候,在父母的鼓励下一个人去拼去冲,无所牵挂。现在我依然年轻,因为遇见他,不顾一切想要安定,要和他在一起。我们现在很幸福,家庭给我带来的满足远超过工作。可是很难平衡。不得不晚上加班的时候,不得不应酬客户的时候,有的只是遗憾和无奈。
  这一次的考评都达标了。他们说,Maggie,你的英文沟通没有问题嘛。听了让我又高兴又郁闷。郁闷的是难道我之前的“名声”就是沟通有问题吗?第三个项目,依然呆在上海。可能因为上一个项目太放松了,这一次我开始还债。事后证明,这是极其痛苦而又有成果的六个月。我的经理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各个角度培训我。小到办公室穿着,给客户写的email,大到和领导的沟通技巧,以及如何“聪明工作” 而不是“辛苦工作”。
  那段时间,我同时做着好几件完全不同的工作,而她就在电话那头遥控指挥。照照镜子,恨自己的脑袋太小,脑容量不够应付,无法在不同的频道之间切换自如。我经常被逼得走投无路,经常被怀疑被否定。早晨上班会心事重重地想,今天要努力工作,千万不要犯错误挨骂。可是很多时候不是拼命干就可以的。现在的职场残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已经没有市场。比起过程,大家常常更注重结果。所以我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工作三个月,到中期考评的时候,居然又在五个指标中fail了一个。
  这次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并且是很丢脸地在有些不知所措的经理面前,哭得一塌糊涂。我不想这么狼狈,但是怎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进步,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几天的生活一片混乱。
  总结一下,这一次的惨痛教训是:学会了沟通的重要性。不仅要做,更要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学会了仅仅辛苦工作是不够的,还要“聪明”地工作。学会了对布置的任务既要合理地push back,更要正确、有效地push back。学会了面对巨大的压力要积极和上级沟通,说明不能达到她的要求的原因。还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最脆弱的一面表现在别人,特别是同事面前。我曾经是个坚定的悲观主义者,但现在也正在慢慢改变。压力下除了永远都要尽自己的*5努力,还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9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同一个班级的人,走了1/3。年底我带着老妈拿着公司报销的飞机票去美国参加年会,顺便在几座有名的旅游城市逛了一大圈。自己安排所有的行程并且一路照顾她,也算是尽尽孝心。
  第四个项目伊始正是2008年初。我被派往东南亚。
  经过上一次的打击,觉得这一次自己的转变很大。态度变得非常积极,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相信凡事都会好起来。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我,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不是仅仅抱怨,更要想怎么去解决问题,也相信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项目依然很苦。短短3个月,我和同事两人做6家不同公司的财务、合规性审计,举办各种培训,设计后来被推广应用到整个部门的审计模板,又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几十家重要客户。有时中饭也被迫在taxi上吃。但是无论压力怎么大,我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经常和经理交流沟通。而且,自从上次很没面子地痛哭之后,我再没有因为工作流过一滴泪。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但是这个转变真的让自己也很惊讶。
  所以我想,不能偷懒的,一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煎熬和痛苦,才能真正成长。一定要自己去亲身经历,某一天才会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发现某一方面的能力有质的飞跃。
  当然,除了体力的付出,精神上的付出也很多。
  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这个8人小组里,在项目汇报大老板的重要时刻,因为表现出色并且发现了某些审计问题,我被公开通报表扬,还得到了几百美金的物质奖励。考评结果也是一片大好。那一天真是美妙,心里觉得好欣慰。熬过了最困难的那段日子,渐渐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并且一步步接近梦想。
  渐入佳境之后,我做得越发得心应手。第五个项目被派往日本和韩国。
  我的小组里有一个法国人F,一个美国人R,一个嫁了韩国人的日本人N,一个马来西亚人W,一个印尼人D。经理是日本人M。这个阵容堪比“八国联军”。大家性格鲜明,相处起来有冲突,有时候也很有趣。比如那个法国家伙整一个乐天派,我就问他为什么可以一直那么开心。他说如果生活95%是一团糟而5%是快乐,那么他更会关注那5%的部分而不是那95%的部分。我又问:难道你的情绪不会受外界影响吗?比方说假如你输掉了一场重要的竞赛。他说:失败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你可以从中得到比胜利更多的启示,然后走得更远。
  我喜欢他的回答。这会激励我一直往前走。永远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N,我很欣赏她待人处事的方式,永远那么亲切和蔼,关心别人。比如早上来会问问你周末过得好吗,吃饭的时候问问你点的东西怎么样。很有亲和力。R,虽然我不习惯她作为美国人的咄咄逼人,但是她对谈话的驾驭,她的沟通能力,都是非常强的。而D,她虽然只是我带的小朋友,可是很勇敢,不怕说错话、做错事。M,从他那里我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激励,不过也间接地让我明白自我激励的道理。他很聪明,从来不问什么,可是你知道他在观察你,他知道你在做什么。
  趁着工作之余,我们也去东京*4、最fashion的餐厅吃饭,去涉谷、银座、新宿、表申道,那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闹市区,感受人来人往的熙熙攘攘。人们匆忙地穿过涉谷中心那个著名的十字路口,有巨大的液晶屏幕在头顶嘈杂。这个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国家,这个很少人会说英文的国家,这个看似“发达”其实传统保守甚至有些与世隔绝的古国,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的感觉是物质文化极为丰富,人们却一个个心事重重压力重重。也许这是所有都市人的通病:丧失安全感,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疑虑和不确定,无论他已经拥有了多少。
  最后的考评结果不错。这个项目学到的是“自我激励”。谢谢自己让自己明白了这一点,这一点非常重要。人太敏感会伤了自己,有时候大智若愚也不错。我的*9年就像个傻瓜,现在也熬过来了。我想通了。为什么要等着别人给我激励呢?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激励呢?先反省一下,排除成见,换一种态度工作。
  不过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为什么伟大领导了,因为根本就不想改变自己,甚至都不想为了某些利益稍稍勉强自己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
  在那个初夏的午后,我越发觉得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的出身,普通人的头脑,普通人的勇气,普通人的涵养,普通人的财富,普通人的命运。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而已。一年半有2/3的时间在外面,我不后悔。一边走,一边思考。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地方,发现了很多人,也发现了自己。发现自己已经可以用很流利的英文与同事争论,发现自己比起在firm里更加成熟自信,发现自己的视野也因为经历而开阔了许多。当老板非正式地许诺一份也许“很好”的工作在半年之后等着我,我却开始对人生的定义更加模糊。理想和现实强烈地冲突着,心中的天平在“要”与“不要”之间不停摇摆。我一直觉得,大家的智力水平其实都差不多,“好”与“不好”的差别只是因为有些人选择了“要”,有些人却选择了“不要”。有时候觉得很爱很爱,甚至可以为他牺牲生命,可是有时候却觉得惋惜,为了家庭不得不放慢前进的脚步。甘心吗?不甘心吗?可以选择吗?
  趁着项目结束去美国开会的机会,我去了洛杉矶、拉斯韦加斯和大峡谷散心。在拉斯韦加斯,看见璀璨夜景,问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在洛杉矶高顿影城的片场,觉得这些都是陌生的,之前无法想象的。这份工作就仿佛为我开了一扇窗,能让我看见从未亲眼所见的风景。但我并不想真正进入那扇窗。这种生活方式离我太遥远。
  满怀期待地盼来了最后一个项目。别人的最后一次一般都是待在自己的国家,因为方便日后的找工作和面试,但是我申请了澳大利亚,特别想抓住最后的机会把英文再锻炼一下。接到通知去墨尔本工作6个月的时候,我整整兴奋了大半天!从澳洲到东南亚到日韩再回到澳洲,我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可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和地狱没太大区别。以为这会是我轻松的最后一个项目,没想到竟然是最最痛苦的6个月。原因之一,业务复杂,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金融业。原因之二,遇上一个工作狂高级经理,平均一天睡3小时,*6纪录是五天五夜不合眼。原因之三,我的直接经理是日本人,为人谦和,但有时候也显得比较软弱,而且团队太大,无法一一照应到。原因之四,我们一共七人,三个美国人,三个中国人,一个欧洲人,文化冲突非常强烈,有时沟通很困难。
  人生的悲哀在于不确定自己要什么。我很矛盾,很有挫折感。我觉得现在正是赤裸着自己,拿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一开始的几天,我就是一直刻意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以前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所以反而效果不好,自己也活得很累,因为那根本就不是自己。
  紧张的审计开始了,我以为在业务方面会好一点,可是没有。我对金融业一窍不通,独自做四种产品的收入确认,面对三套截然不同的复杂系统。大家分布在3个不同的地点,各忙各的,没有同事可以互相商量。客户虽然不错,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而且从*9天起,老板们就逼着我们要审计问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自认还是个比较积极的人了,可是重压之下还是会变得非常烦躁。在历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之后,我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情感上的巨大压力,又无法在团队中得到安慰,我的情绪开始有了很大的波动,*9次有了一种近乎崩溃的感觉。
  千辛万苦终于熬到圣诞节。*9次在南半球过了一个夏天里的圣诞节。客户纷纷休假,我们也得以轻松几天,好好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以及去附近的旅游胜地度假。我就经常独自走去距离公寓只有几个block的闹市,坐在David Jones百货公司门口的长凳上晒太阳,听街头艺人动人的琴声,看孩子们追着白鸽在周围欢呼雀跃--原来生活可以那么美好。
  领导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也不是仅仅基于理论、纸上谈兵的。在这个项目快要结束的时候,虽然有点晚了……但是我开始尝试着tough,对我来说这是树立威信的*9步。有时我会很直接并坚决地说“不行”。这时经理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指导整个小组完成一项任务。之后不仅是从他这方面,也是从同事方面,充分肯定了我的能力和进步。得到的考评结果也比自己预期的好。
  曾经担心无法胜任领导工作,但现在想尝试一下。临近毕业的时候,诚实地回答内心的这个问题:你有信心吗?不能说很坚定,但还是能够比较坚定地说可以。我对自己有信心。带着这种信心去参加毕业面试,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可以坦然诚受。
  终于做完最后一个项目,我满怀期盼地等来的,却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2009年的1月,这个冬天特别寒冷。网上遍布裁员的消息,公司里也是人人自危。收到通知毕业的信时,没有狂喜,只是长叹一口气,觉得辛勤工作两年,终于等到这一天。在电话会议上,HR反复强调这一次经济形势不是一般的不好,而是非常恶劣,很多小型业务集团都不再招人,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为我的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我倒没有过分的担忧,因为我的要求实在不高,只要在上海,有一份工作,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就可以了。
  可能是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好运很快光顾了我。我有了两个选择:业务集团在公司里是公认*4的两个,职位也很好,级别比现在高一级,待遇基本一样。A:虽然不至于享受生活,但是相对上手比较容易,手下有一名助手,工作地点比较近,可以兼顾家庭。B:向上直接汇报给CFO,向下要管一帮比我还老的大男人,而且工作地点很远。
  回头看看我的简历。大学和*9份工作,是初入职场打基础的*9阶段。学好英文,并考出专业资格证书。然后跳到现在的公司,是得到国外工作机会并且锻炼soft skill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我希望自己能培养管理能力。所以从内心说,我很想得到B的offer。
  对于面试,我对自己说,还是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尽人事,知天命吧。于是认认真真准备了几天,一月飞回国面试,顺便了解两家公司。结果很顺利,两家都给了我口头offer。并且有China CFO主动给我发来信,要谈谈“今后的发展机会”。
  回来后把情况和家人说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番,结论居然是一致的:选A。理由很简单:做女人不要那么辛苦。
  我失望了。然后开始了持续一周的内部战争。他们想要说服我,我也想说服他们,可是没有结果。大家都很固执。LG的态度尤其坚决。没有人支持我,除了*4的朋友。可是当我告诉他全家都反对的时候,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只有两句话:你就做一回乖女儿、好老婆吧。有时缺憾美也是一种美。
  于是,我绝望了。我觉得这一次可能是自己错了。
  生平*9次,如此强烈地感到原来我并不是一个人。原来家庭、婚姻给予我诸多的满足,也带来必要的义务。原来我再也不可以任性地为自己做出什么决定。也是生平*9次,开始有些埋怨“女人”的身份。因为是女儿、妻子,所以不得不把家庭计划也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来。
  于是思想斗争后,我决定放弃了。
  那一天,早早来到公司,对着电脑发呆。写完两封信,一封发给HR告诉他我的选择。另一封打算直接发给公司A。*9封发了出去。发第二封的时候,迟疑了许久要不要按下“发送”。明白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会因为这一次选择发生什么变化。或者是不是太过慎重了?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犹豫了很久很久,最终没有把第二封信发出去。我决定先和HR谈谈。HR和我已经很熟了,他看着我成长起来。他一直试图保持中立,放手让我自己做出选择,但是也说了意味深长的话:Maggie,A是一个比较平常的、一般毕业生都可以拿到的职位,但是B是一个great job,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然后我们仔细地分析了我的长处、短处,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擦干眼泪,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曙光和希望。被打动的我,想要改变主意了。
  下午和B现任的CFO谈完之后,我马上给父母和LG打了电话。爸妈听了没说什么,表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他们也不能太过干涉。而让我欣喜的是,LG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几天之后,我发消息给他,说还是尊重他的意见,如果他不同意,我是不会签合同的。他马上就回了一条,说尊重我自己的选择,也会支持我,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就这样,一波三折之后,因为自己的坚持,可能还有一些自私,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个心仪的职位。觉得自己很好笑。以为五年多过去可以休息一下,享受生活,可是机会摆在面前就是舍不得,还是想拼。原来性格脾气生来如此,很难改变。要说我很有野心是不准确的。我从来没给自己设下什么几年做到CFO之类的目标,只是顺其自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机会来时好好把握,机会未到时好好积累实力。
  我承认自己的运气还是很好的,从没有遭受过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我是一清二白的背景和经历。几乎与此同时,和我同一年毕业的LG也升职做了审计经理,连续两年是先进工作者。这一年,我们在这座昂贵的城市也依靠自己的力量买下了第二套房子。
  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知足,命运已经给了我太多太多幸福:至今为止一帆风顺的事业,一帆风顺的家庭,并且可以一手掌握自己的命运。有个小故事说,大多数人们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但我觉得对自己而言最宝贵的其实当前的幸福生活。它难得并且易碎,值得毕生呵护。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