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简单地相信一切会变好

来源: 高顿网校 2015-10-28
  偶然和女友聊起老鼠,她特别怕老鼠。之前在她所住的小区下看到近几年遇见的身材最矫健的老鼠,完全像健身教练是似的。灰黄色,奔跑起来小脚蹬地的时候,能够感觉出肌肉被塑形的样子。
  她一脸恶心的样子以示回应。
  明知道自己怕老鼠,她还开启了老鼠的话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脑抽地认为,她是不是不怕了,于是接着话题继续往下说。
  小时候,其实我有吃过老鼠的。现在想想,说起这话题的时候,自己也有点恶心,可毕竟是小时候,二十来年前的事儿了。虽然现在新闻报得挺多,老鼠肉泡羊尿冒充羊肉云云,可印象中小时候我真吃过老鼠。
  那时家穷,房子都是泥土墙,想来85后里面已经很少有人还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了吧。我也不记得当初是为什么要吃老鼠了,是因为家穷,还是只是因为家人一时兴趣,要捉老鼠来给我吃。还记得当时是把桌面凳面向下,用筷子什么的支撑着,在筷子旁边放上吃的,老鼠去吃东西,筷子倒掉,砸下来就把老鼠给压死了。
  我描述的时候,女友听着快恶心得吐了。说让我以后离她远远的,说我太恶心了。
  现在我想也会觉得恶心,可回想年少时,吃过老鼠只是一种记忆了,就像小时候冬天鞋子坏了也在穿,脚长冻疮特别痒,晚上洗脚的时候,温水泡着痒得难受。这一切都是不可抹去的记忆。
  现在的自己也算特别能做饭,能做很多菜,在别人看来挺洋气的。一男孩,能做得一手好菜,总是能讨人喜欢。其实我倒真是很能养活,不挑食,一碗白米饭一碟小菜就能养活自己。可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反而有一段挑食的记忆。
  可是吧,当时的我也特单纯,有俩姐姐,我很听她们话,凡是姐姐说的都全盘信任。她们都因为我的出生,罚款,没能继续念书,但大姐按说继续念书的话,应该会成为文艺女青年吧。还清楚地记得,有次,我不吃饭,大姐指着桌子上她给做的菜,说,这叫“青青河边草”。吃得我特开心。我去,这菜的名字真好听。后来稍微大一些才从姐姐那知道,原来那就是她炒的空心菜。
  我们大家族里,我爸那辈人有很多兄弟,因此我也有不少堂兄。有家堂兄家里的孩子都比我大,我小学时穿的衣服几乎全是他不要的衣服,小孩子长个快,他不要的都给了我。每到过年的时候,爸妈会给我买新衣服,一年真就盼着过年的时候。
  小时候还会过生日,我妈每次都会给我煮鸡蛋。也没别的东西,但都还是会很开心。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这些事情,其实挺心酸的,但想想也很美好。
  可当时完全不会觉得心酸,即便家庭条件那么糟糕,比起同龄人的家庭来说,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那时候爸妈给我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出人头地,就可以到大城市去生活了。我爸还给我起了个很典型的望子成龙的名字,就希望我哪天鱼跃龙门咸鱼翻身。
  所以,我小时候还算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了那么多年班长,就因为我学习成绩好。那时候的眼里,并没有什么理想梦想,甚至都没明确地觉得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单纯地相信我要好好读书,以后会变得更好。可“更好”是什么,脑子里并没有概念。
  那份简简单单的相信,让我一直坚持了好多年,只是单纯地觉得要读书是我抵抗生活的方式。直到后来进了重点高中,才隐约有点明确的职业意识,觉得自己想做个传媒人,还把中国传媒大学当做过自己的梦想。
  后来工作之后,公司有一本杂志做过一期专题——寒门还能出贵子么?
  说现在的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均,以前寒门学生都特别刻苦,同等条件下,寒门贵子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现如今富贵人家孩子从小就享受着比寒门学生更优渥的条件,还要怎么比?记得去年有高考作文题目受争议,大概是说有贫穷山区的学生认为不公平,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见过什么是汽车,你作文材料里面说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在看科幻小说。
  感觉现在高考这个独木桥,愈发地变得“鸡肋”,横亘在寒门和富贵之间,但到底仍然是大多数人*10可以选择的路。只是现在的少年心境都完全不同了。
  以前看波兹曼的书《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感觉现在娱乐越来越低龄化,孩子完全没有了严格意义上的童年概念,十三四岁当初我们还在河沟里摸鱼,现在却有了TFboys,唱歌红遍全国,发个微博都有几万的转发。
  现在那种快节奏物质化的速成想法迅速地从成年人蔓延到青少年,成为困扰所有人的通病。我们每天都在追求着成功,因为成功不得而陷入情绪魔咒,感觉自己为什么生活如此糟糕,怎样才能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甚至前段时间看一个演讲类的节目,有个90后少年CEO,开发了超级课表的移动终端,公司拥有多大资产,甚至在电视节目上公开说,要拿上亿的钱来回馈员工。如此豪言壮语,说得我都有些动容,默默为这个少年点赞。后来才从该少年的微博上看到了道歉,说他无法兑现亿元的员工回馈,不该放豪言壮语出来炒作。
  少年老板都急着成功,吸引眼球,以获取更好的关注度和社会认可度,以谋求公司发展的便利。有时候看新闻事件,感觉现在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了当初那份单纯地相信一件事,觉得会变好,并坚持十多年地去相信去努力,去觉得可以改变自己。
  是这个社会变了,还是我们都变了,才让这个社会跟着变了?
  我们还能简简单单地去相信通过努力会变好么?我们还会真正觉得助人为乐不会被讹,勤俭节约,踏实肯干,刻苦学习等等是美好的值得相信的,而不是把这些东西都当做口号来提倡,刷在墙上,挂在电视上,并灌以“正能量”“主流价值观”等方式去标榜。
  最近工作生活遇到一些问题,特别困扰,觉得消化不掉了,在朋友圈乱发了一通脾气,觉得为什么自己就那么苦逼。
  没多久,看到一个朋友发了条状态,说:当你感到压力大,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就去逛逛菜市场……看到还有年迈的老人都在努力的奋斗着,严寒酷暑,一小堆菜,一小堆水果,只为挣那几块几十块钱的家用,你所有的矫情和懒惰都会掉在地上碎成渣!
  这段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我太清楚不过了。
  年少时,父母都说,我好好读书以后可以去大城市生活。现如今我在大城市生活了,可我的家或者矫情地说我的老家依旧在乡下,就算我在城市买房买车依旧不能改变什么。我家所在的小镇,镇上每逢2号5号8号都会赶集,赶集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那样的老人,白发苍苍,伛偻着身子,面前摆着一些蔬菜、水果,或者其他日用百货,也可能是蔬菜种子……那样的画面我再熟悉不过。
  我小时候单纯相信美好的那种状态,现如今在快节奏,急于求成的状态下,渐渐消散,尽管我还坚持着十多年的爱好,努力地写着文字,并相信自己的坚持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哪怕只是写的文字会有人看,愿意分享的小小虚荣。可那些东西,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小镇里没有变迁地存在于那些朴实的人心里。
  大家都相信着,卖出这点东西之后,就有些收入,这些收入可以供自己在外面念大学的孩子学费、生活费,买些好看的衣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外面光鲜一些。他们相信哪怕只是微小得在这个动不动就看大数据的时代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对他们来说都是简单而真实的希望。
  这个社会变了吗?或许是吧!相比仍然有那么多人相信着美好,我觉得或许变的不是社会,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是我们自己变得急于求成,变得物质化,变得太过于渴望成功的光环,太急于想得到美好的生活,而失去了最初出发时候的单纯与美好。我们被这种理直气壮的拼命,被这种我们视为快速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心态奴役。我们也在为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付出着代价,为我们不再那么相信慢慢地努力,慢慢地往前挪步子会换来“铁杵成针”“滴水石穿”的可能,而抵押了最初的简单。我们越来越不喜欢笑,我们越来越觉得累,我们越来越觉得每一次社交都带着某种目的。只有在某个晚上,某个睡不着的片刻,包括我在内的你、你们,以及大家,会偶尔想起,原来自己是那么单纯地相信美好相信坚持的意义。但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它归结为成长的代价。
  可成长就一定得牺牲掉那些单纯美好的品格么?为什么得必须牺牲呢?没有理由啊!
  既然那些睡不着的夜晚,我们都会偶尔想起那些美好,我们也确信那些曾经简单单纯的东西是美好,为什么不能重新把它们捡起来,放在心里,并用那种单纯美好的东西鼓励着自己,陪伴自己走过接下来的一个两个三个十年,直到老去,我们用白发和怡然自得回味少年时,依旧能笑得如晚霞般美好而动人呢?!
  今日我在这里思考,我也还没有完全地做到,但我心底的那些简单还没消失殆尽,但愿看到这些文字的你,心里那一点点没有消失殆尽的信仰希望的单纯,能够如星星燎原,燃烧你接下来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光。

   推荐阅读:会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专题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会计职业规划、会计就业前景、会计就业方向、会计就业形势等资讯。免费在线题库,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精品网课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为您提供大量的会计岗位就业信息及就业辅导,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