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9会计师的金融人生

来源: 高顿网校 2015-12-11
2006年11月,一个初冬的下午。我们前往北京金融街采访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在很多人眼中,汪建熙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所供职的汇金公司更是让外界充满猜测。此次探访可谓是一次解密之旅。
当时针指向下午4点,汪建熙准时坐在办公室的会议桌前,开始接受采访。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汪建熙向来对媒体访问极为审慎,而对母校的来访者他却敞开心扉,从青年时代对理想的追寻到今天的人生感悟,从时代的变迁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一娓娓道来。
业精于勤——造就财会精英
1978年,汪建熙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会计专业。此前的1967年,汪建熙自愿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当时有组织的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尚未拉开帷幕。那是一个人生的转折,从满腔激情到陷入失望的汪建熙在边疆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恢复高考后,汪建熙*9志愿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但却被录取到财政系会计专业。当时汪建熙非常沮丧。在他当时的认知里:“会计就是跟在老地主身后,戴个瓜皮帽,夹个算盘账本,亦步亦趋的形象。我想这可能是人民大学最差的专业了吧!”
汪建熙曾一度要求换专业。但读来读去,越到后来,他越觉得学会计是学对了,“地主管家”的形象也随之抹去。当年会计班中杨周复、夏成才、汪建熙并列为班上的优秀学生,其中杨周复是我国会计学泰斗杨纪琬之子,可谓子承父业,会计专业最强;夏成才,后来是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主任,数学非常好;而汪建熙则强在经济学、外语上。
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汪建熙考入财政部财科所研究生部,师从杨纪琬教授。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杨纪琬教授批准他由硕士研究生提前转入攻读博士学位,主修西方会计专业。由此,他成为杨纪琬的博士生开门弟子,成为新中国*9批会计学博士。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都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大家希望能补回失去的10年宝贵时间。汪建熙在勤奋以外,更是一个深沉的思考者。曾有人看到他在宿舍熄灯后坐在校外的路灯下夜读。至今,学校老教授们提起汪建熙,脱口而出的就是勤奋和认真两个词。
汪建熙对于这一点并不否认,他却觉得这一切顺理成章。“认真是应该的,有很多方面我不如别人,自然应该努力;反过来,要是我有别人那么优秀,我也就不用这么拼命读书了”。这种不知足的精神,使汪建熙的专业基础非常扎实。而广泛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等跨学科的阅读,也使他能够从更宏观的理论高度来学习会计,不仅仅就会计论会计,而是提升到经济理论中去联系理解,他的英文功底也使他能迅速吸收国外新观念。
汪建熙的认真是有名的。他甚至认为,自己的认真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一种缺点,“别人是举重若轻,而我却是举轻若重”。但正是他的这种认真和执着,造就了在专业领域的成绩,也为以后赢得有识之士的力邀与举荐打下了基础。
审时度势——谱写金融传奇
按照汪建熙的说法,自己求学之时,正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之季。此后他个人的发展道路,便与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个世纪80年代,汪建熙考入财政部财科所读研并进入财政部旗下中国财务会计咨询公司主职审计。彼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外资企业逐鹿中国,寻求商机。一方面,外商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世界通行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为之服务;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亦须通过相应的审计来监管外资在内地的经济活动。游刃有余的现代会计操作,精于实务的英语工作语言——汪建熙的能力与水平赢得了外国大客户的高度评价。业内称汪建熙是“中国*9会计师”,即缘起他在财政部的这段工作经历。
1988年10月,中国证券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却又鲜为人知的“西直门会议”在国务院二招举行。以王波明、高西庆等为首的一批国外回来的年轻专才发起创建中国股票市场,受到中央高层的肯定与支持。1989年3月,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设计办公室正式成立。
“联办”邀汪建熙任首席会计师。汪建熙加入了联办,却推辞了首席会计师的头衔,以财会部主协调的身份兼职,积极投入到中国证券市场的筹建工作中去。

   推荐阅读:会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专题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会计职业规划、会计就业前景、会计就业方向、会计就业形势等资讯。免费在线题库,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精品网课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为您提供大量的会计岗位就业信息及就业辅导,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