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职场的流动性还比较大,处在试错期的他们,总会今天抛出一个“这工作不适合我”,明天又给出一个“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之类的论断。于是不断地问人问网,试图希望通过别人的嘴来告诉自己,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适不适合这个无非是人和岗位的匹配程度如何,不匹配的个中原因又十分繁杂。所以当我们在说“这工作不适合我”时,到底我们心底里的声音是什么?
 
1 薪资没给达到预期标准,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总之很憋屈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喜欢也不讨厌,为数不少的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有这样的心理。那么既然没有兴趣等内在驱动力,薪资、晋升等外在衡量因素就特别容易成为单一的标准。
 
他们的内心话语体系就是:哪里给的钱多,就去哪里;现在这工作,感觉没啥前途,所以不适合我。
 
如果自己还真是比较看重这些客观的衡量标准的话,也不妨早做离开的打算和准备。当然,前提是你具备了离开之后依然能够生存更好的实力。
 
2 纯粹三分钟热度,没啥抗压能力,“和我之前想的不一样”
 
职场上面,谁还没受过点委屈呢。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既要承受职场复杂人际关系的新型冲击,又要承担岗位职责公司考评等多重压力,幸福感下降,内心崩溃也是极有可能的。
 
所以有些抗压能力不强的人,把自己的不顺,怪到了工作的头上,认为是自己没选对岗位或公司。不过一般他们再多换几家公司或者几份工作就会失望地发现:原来哪里都是和自己之前想的不一样的。
 
3 野心胃口挺大,但能力跟不上甚至不匹配
 
这种是属于好高骛远型的,往往不切实际。想得多,做得少;想得好,做得躁。
 
例如,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的Ben指出,你只是一个刚起步的小会计,交给你的一些简单的财务工作都没办法做好,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应该去做财务总监级别的工作,认为那种刺激才能入得了眼,未免过于妄自尊大。
 
4找到了真正兴趣之所在,有了更好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说以上大多是一些负面的原因,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真正属于“放手会更好”了。走过弯路,才能知道直路有多甜。不去碰些壁,可能永远都确认不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个毕业之后去做了销售的男生,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确实没有源源不断激情和动力,天天都保持在一个打鸡血的状态下,于是他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长,发现自己的性子在财务等行业更能发挥出优势,后来果断换了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最后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本文作者Alisa,来源高顿网校。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