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1月4日会计法修改决定的通过已经过去了三天,会计圈内的地震还是余波阵阵。施行逾20年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走到了终点,历史悠久的行业大门不再——改革之风呼啸而至,门内的会计人虽早有心理准备,却也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一、从“资格说”到“能力说”
根据决定,《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的原表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修改成“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从“资格说”到“能力说”的转变,意味着:作为会计行业的准入职业资格,会从未起好准入的“把关”作用。
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会计行业许多岗位的上岗必需,其持证者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却不能满足从业要求,门槛形同虚设。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证制度已不符合行业现状:底层会计人员过多,中层会计人员供不应求,高层会计人员更是严重匮乏。会计从业资格证制度更加不能满足时代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进程,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预算筹划才是会计职业的工作重点。
为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实为推进简政放权的明智之举。至此,政府把会计人员聘用的权利完全交给了用人单位。
二、拿什么证明你,会计专业能力?
从“资格说”到“能力说”的转变,体现了国家对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坚定决心。
专业能力是行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用人单位在选人时的重要标准——从行业到企业,专业能力都是会计人行走江湖的傍身宝剑。那么,如何证明专业能力的具备与否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的唐教授认为:在会计这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中,专业能力有多种评价方式,比如是否持有会计职称,是否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是否科班出身或接受过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系统培训。
众所周知,会计行业需要的并不是异禀的天赋与傲人的学历,而是日久年深的经验与高含金量的证书——这两者才是会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获证之路道阻且长,含金量高的会计证书完全能够体现持证者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而会从因其较低的含金量,已然失去了评价会计人员的资格。
三、初级会计职称成为新的行业门槛
目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会计领域有两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类的会计从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作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把关人”的会计职称,从理论知识角度、技能角度与工作年限角度全面评价考生水平,职称以其较高的含金量与广泛的认可度,责无旁贷地扮演起了“行业准入”与“水平评价”的双重身份。截至2016年底,我国通过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会计人分别为404万、169万与13万。会计职称体系也为行业筛选出较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结构。
而作为会计职称体系中的基础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自然成为了新的行业门槛。这符合职称评审工作的初衷:给用人单位以选人参考。政策也早为这一新门槛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财政部于今年8月印发的2018年度初级资格考试安排中,取消了往年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一条件——行业欢迎各行各业的考生、鼓励任何有志于会计事业者报考职称考试。
四、会计职称将作为从业者的专业能力提升之路
在未来,会计职称将是会计人员提升专业能力、证明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财政部会计司最新的会计管理动态显示:《会计法》中可能将增加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管理规定,把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作为会计人员提升专业能力、证明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这也符合职称评审工作的初衷:激励从业者在岗位上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水平,以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
随着会从的取消,初级会计职称将成为从业者的首选证书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在不远的未来,会计职称体系还将担任起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大旗。会计人们,还不抓紧时间,将初级会计职称牢牢抓在手中?
 
本文系高顿原创作品,作者Iris,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