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第二十版整版披露的造假现象,是发生在单位的“软件”造假问题,如统计、报表、文件、环评报告甚至学校课程表造假等。比如,民营企业的财会报表作假问题多年来已是公开的秘密。会计作假一般来说都是老板“逼”的,不作假就很可能丢了饭碗。在不作假账连其工作权利都可能丧失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守住底线,真得打个问号。老板又为何要作假账?这里不排除有人利欲熏心、通过作假账逃税避税以获取更大利润,但有没有由于税费过重、银行贷款条件太苛刻,不作假账、假报表企业几乎无法生存、资金匮乏难以支撑的问题?再比如,检查考核评比作假问题。政府部门包括学校、企业等各行各业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评比,大都凭材料,即使有现场检查、考核也往往是提前打招呼。打过招呼再去“检查”,能查出什么真实情况?也可试想一下,如实上报、如实展示的单位,被评优的几率能有多大?

  民企会计感叹会计难当

  多年来,企业做假账现象十分普遍。最近,我与被民营企业聘为主管会计的朋友聚会。在谈到企业会计报表时,他感叹现在企业做假账现象严重,民营企业会计难当,尤其在会计报表上要绞尽脑汁,做好几套账。

  他任会计的民企涉及建材、房地产、餐饮等产业,每年经营收入上亿元,经营利润3000多万元。然而,每年该企业在向相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时,董事长总要向其面授机宜,指示在会计报表上做“手脚”,每年常常要做两三套会计报表:

  其一,应付税务部门的虚假会计报表,以便逃税。在报表中虚列开支,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近2000万元,使利润减少到1000万元,这样可逃避企业所得税几百万元。

  其二,应付银行部门的虚假会计报表,以便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在报表上虚减成本近千万元,造成利润增长、企业景气的假象,以蒙蔽银行信贷人员,使企业获得银行较高的授信评级,成为信贷支持的“黄金客户”。

  其三,应付行业主管部门的虚假会计报表,以获取社会同情及宽松政策。在报表中虚减利润、虚增其他社会支出以表明经营困难,唤起行业主管部门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

结果是,真实的会计报表比如全年企业总收入和总利润是多少,只有决策层少数几个人掌握。  (湖南怀化市 莫开伟)

  不做假报表丢了工作

  我的四妹曾在一家外企服装厂做会计。去年工厂要上一个新的印染项目,各项指标核定后,项目报告上报到有关部门等待批复。报告上报后的第四天,厂里得到消息,为了鼓励上大项目,如果新上项目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元,则可以得到上级财政下拨投资总额10%的补助款。而厂里上报的投资总额为3600万元,离5000万元的标准还差1400万元。为了能拿到这10%的补助款,厂里立即找人拿回了已报上去的报告,并决定要“扩大投资规模”,把投资总额提高到5000万元以上。厂长说,在实际工程建设、购买设备中,不扩大规模,只要求四妹把原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按总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修改,重新拟订一份新报告上报。四妹知道这违背了财经规定,始终没有同意修改,也没有拟订新报告。后来,厂里又请四妹的好朋友来说情,四妹也没有同意。厂长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项目报告却迟迟没有上报,竟把四妹辞退了。

  四妹不做假报表,是对自己、对厂里、对国家负责,没想到因为这事,却把工作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