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前我在《地平线》专栏提到“投资不足应有预案”,表达了对于房地产投资不足拖累GDP的担心。我的感觉是,在政府大拉基建投资,尤其是高铁和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必须要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不足做好预案。
  原因很简单,今年全年的GDP增长目标是7.5%,而今年已经完成的情况是,*9季度增长7.4%,第二季度增长7.5%,下半年要分担多少指标大家自己去算。按照年度计划,投资的部分就一定得完成任务,如果任由房地产投资失速,这个任务可不是高铁和棚户区改造甚至核电的投资能弥补得上的。
  所以,我预测下半年政策会有一种明显的转变,而且我还觉得,在政策发生变化之前,一定会有一个舆论引导的过程,让维稳楼市的政策真的出来时,大家感到自然而然。因为,现在*5的障碍其实就是一个观念问题,稳住房地产的投资是不是就是救楼市,甚至就是拯救开发商,是不是让房价和广大人民的住房需求对着干?这几个概念都是在过去长期的针对房价的调控斗争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不破不立。
  所以,我在《投资不足应有预案》中特地强调了现在房地产调控和此前调控的*5不同是,“现在的楼市和几年前的楼市*5的区别在哪里?其实就在中央政府的态度上。”“现在的政府对楼市没有产业政策上的表态,有的只是继续提出保障老百姓的基本住房需求。中央政府更关心的是政策性的保障性的住房,牵扯到投资需求的只有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除此以外,关于房价高低,政府一句话没说。”
  其实,也不是不说了,要说也应该这样说,房地产调控调的就不是房价。话音刚落,住建部的官员就出来表态了。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最近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住房价格是市场的重要信号,其本身不应当是直接的调控对象。
  按照冯俊的说法,“简单地将住房价格作为住房政策的调控对象并不合适。住房政策的调控目标应当是供求平衡、市场平稳。因为房价与收入的组合影响住房支付能力。”
  这样的话当然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表态,但我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冯俊讲的另一句话,“总体上说,住房政策中关于住房价格的合理性判断,应当是使房价的增长慢于居民家庭的收入增长,这样,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在不断提高,社会总福利是改善的。”
  请注意了,我们的GDP每年都是增长的,怎么也要以7.5%的速度增长,而政府的一个目标是让居民的家庭收入增长和GDP一致甚至是超过GDP的增速,也就是说居民家庭的收入增长每年不应该是一个太低的数字,而冯俊说房价增长只要慢于家庭收入增长就可以了,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我觉得是说“房价增长并非不合理”,也就是说“房价不一定像大家期待的那样下跌”。
  一方面说调控和房价无关,一方面又暗示出房价不应该下跌,或者至少不同意房价应该暴跌,住建部的官员其实也真不容易。房价之前是涨得过猛了,但现在如果房价跌得又过猛,房地产的投资是保不住的,调控可以不针对房价,但是房价肯定是投资的*5风向指标。
  这种欲说还休的情况我之前也提到过,说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两位专家。在之前一篇《货币政策等待“默契”》的专栏文章中,我比较分析了发改委陈东琪和瑞穗证券沈建光的观点。他们两位都是一方面支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一方面又认为货币政策有必要为了稳住投资而放松。
  我当时分析了这种矛盾的心态出现的原因,“先说楼市不能救也不用救,然后再说降准降息也可行,我觉得大家也真不容易,明明自己心里想的和分析的结果都是降息降准,但是就得把自己和救楼市撇开。”
  再回头来看住建部冯俊的说法,其实异曲同工。冯俊当然没有说任何政策取向,可一方面冯俊明确地表态说:“简单地将住房价格作为住房政策的调控对象并不合适。”另一方面又委婉地表达了“房价的增长慢于居民家庭的收入增长”即可。
  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人敢说调房价,但所有明理的人都知道房地产投资必须稳住,因为楼市崩盘是谁都承受不起的。
  有意思的是,尽管7月份的信贷数据很差,楼市的数据更差,市场上很多人都在期待货币政策可以“明明白白”放松的时候,央行偏偏就是又来了一把“定向降准”的深化。
  8月28日的消息,央行表示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此举被分析为“等同于定向降准”,更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全面降息可能不会出现”。
  可我怎么就觉得这一次的“等同于定向降准”让继续定向降准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呢?大家还记得在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刚刚提到过的定向降准的问题吗?“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出现问题,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准备金工具的统一性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还是想重复一遍以前说过的话,“我不敢猜测货币政策的走向,但是我相信一点,说不好哪一天真的降准降息,那一定宣布这不是冲楼市去的,而且大家都得承认这一点,这种舆论氛围必须有,这就叫做默契。”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