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代表履职 需要“放”也需要“压”——今纶,这篇10月24日的业界评论已给到各位读者们啦,请大家细细品味哦。
  【言无不劲】代表们要的不是领导的点头同意和帮忙“推一把”,反而只需要一个“放”字就足够了。
  广东人大将在激活代表履职上再度发力。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座谈会,会上讨论修改了《关于拓展省人大代表履职途径,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明确,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可书面提出要求,紧盯民生热点等议题约见政府官员。
  众所周知,人大代表的履职状况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有关部门想在这一块有所进步的原因之一。但是,鼓励人大代表就民生热点等议题约见政府官员,还是一个被动的“推”的动作,即领导“推一下”,人大代表们就“动一下”,这样的模式设置怎么能指望人大代表投入较多的精力、热情去参与呢?
  也许有人会说,鉴于特殊的国情,有领导在后面“推”是正常的。此话大谬!广东这个地方,从来都是开风气之先,代表们要的不是领导的点头同意和帮忙“推一把”,反而只需要一个“放”字就足够了。
  记得王则楚先生在当广州市人大代表的时候,曾个人持证视察广州市华南桥隧公司,并了解到广州市路桥建设融资成本过高的实际情况;他还和叶丽琳等代表联合持证视察广州水泥厂,了解其污染排放的情况,从而有了当年广州市人大二次会议八场询问会。
  虽然说是“放”,但是代表独立持证视察也需要经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委员会去安排,并不是放任自流,乃至扰乱基层工作,更不是任由个别代表利用代表身份为自身及其关联利益代言。这些可能的弊端都可以通过制度加以约束和限制。
  “放”的好处很明显,哪些代表愿意积极履职,哪些代表消极做事,一目了然。“放”的结果就是会多出几个孟浩、王则楚、韩志鹏、曹志伟这样的“大炮”型明星代表、委员,这对于广东来说当然是好事,也应该是关注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各方乐于看到的吧。“放”的途径之一,我看完全可以仿效王则楚当年的做法,鼓励代表独立持证视察。选民也会通过观察这种视察的效果,来逐步加强与代表的沟通,甚至主动要求代表视察。这和代表约见政府官员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其实,深圳在这方面也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深圳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目前有142个,并且出台了《深圳市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工作办法》。但是据笔者了解,相当一部分还是人气不够。一方面可能是宣传力度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代表完全无压力,也没有积极履职的动力。相比之下,从2005年开张到2010年关门,“人大代表杨剑昌接访室”则一直保持较高的“上座率”,杨剑昌刚开始保持每月两次的接待频率,后来因为工作量太大,改为每月一次,但跨区反映问题、上访者、投诉者仍然络绎不绝。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杨剑昌是扎扎实实去真正解决问题,他还专门为此找了律师帮自己把关。即使如此,问题也只有40%得到解决而已,因为有些区的人大不认这个外区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也有些部门完全就是敷衍推脱责任。杨剑昌做得很累,正好碰到《代表法》修改,要求“代表不设个人工作室”,杨剑昌就把接访室关了。
  选民其实很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大代表,他们也知道哪些人大代表是真正帮他们办事,替他们争取利益的,这就是“人大代表杨剑昌接访室”一直很火爆的原因。指望所有的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都有人排队,指望所有的人大代表都和老杨一样为接访付出超额工作量确实不现实,但是想办法让一些只占着位置却不肯为市民利益发声的代表们,感觉到压力,这一点在制度设计上可以做到吧。而且,我更希望看到这种压力来自于选民,而不是来自于领导。  (作者系广州政经评论人士)
  来源:证券时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