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在到处找每日*7业界评论的吗?这里有一篇10月27号的哦:低国际油价 少谈阴谋论 多算经济账——刘淄川
  近期国际油价狂跌激起了广泛的市场和舆论反应。近期,国际油价不仅跌到了四年以来的最低点,而且一度直逼每桶80美元的大关。油价大跌不仅间接导致上周美欧股市狂跌,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强烈反响,被认为背后有美俄博弈的影子。不过,到发稿时,受沙特小幅减产等因素影响,油价已略有回升。10月23日,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12美元,收于86.83美元/桶,涨幅2.50%,创9月3日以来*5单日涨幅。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油价的忧虑也在降低,这或许意味着,这一轮波动将企稳,油价很可能在每桶85美元左右稳定下来。
  油价为什么会在本月中旬发生激变呢?其直接导火索,还是国际能源署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下调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也恰好在此时下调了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体增速的预期。这些消息都影响了市场信心。需求下降的时候,供给却并未受到多少影响:一方面北美页岩油气革命仍在突飞猛进,美国和加拿大成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另一方面,伊拉克北部的“伊斯兰国”(ISIS)受到遏制,无力冲击伊拉克南部的产油区,利比亚内战目前也没有影响其石油产量。所以,尽管世界上仍存在着不少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但还是市场供需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油价的走向。
  有意思的是,虽然很多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受这次油价大跌影响较大,但沙特、科威特等国宁愿承受日复一日的损失,而不愿意通过减产让油价回升。欧佩克这么做或许有它的考虑,因为在未来,北美石油将会成为欧佩克国家*5的竞争对手,但北美毕竟是新崛起的产油区,当前的低油价会降低市场对北美石油勘探与页岩气技术研发的热情,如果保持较长时间,就可能影响到北美石油领域的长期性投资,所以长远来看,这对沙特等国维持当前的地位是有利的。沙特等国的石油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投资结构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它们愿意接受一段时期(有说是两年)的低油价,以此为代价保持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保持对北美石油的竞争优势。所以,与其说这次的国际油价变动是美俄博弈,不如说是中东和北美产油区的博弈。
  有不少人认为油价变化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因为油价涨跌必然对某些国家有利,而对某些国家不利,这种看法过于粗疏,而且失真。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批评说,一些人把经济变化的影响对象区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视之为两类不同的群体,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身兼两种角色。把克鲁格曼的说法应用到石油领域也是合适的:多数国家既是石油消费国,也是石油生产、出口国,无论油价上涨还是下跌,都不能笼统地说对某个国家有利还是不利,而只能看对其国内特定群体是有利还是不利。
  比如,人们通常认为这次油价下跌对美国有利,但这并不全面:固然,美国石油消费者赢得了实利,油价下跌相当于一次减税,但这对美国页岩油气生产者却殊为不利。这一次,随着油价的下跌,美国多家页岩油气企业的股价也应声跳水。假设美国故意主导油价下跌,难道说它为了“打压”俄罗斯,就甘愿牺牲页岩油气这个“朝阳产业”、未来战略产业吗?而且俄罗斯等国只不过凑巧既是美国的对手又是石油出口国,而受损于油价下跌的多数出口国,如中东国家、尼日利亚等,都是与美国友好的国家。
  当然,这不是说油价变化不产生地缘政治影响,比如,油价下跌确实让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该国近日传出停止对华石油换债务计划)等财政收入更多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承受了巨大压力。尤其是俄罗斯,近期遭受西方制裁,油价变化又令其财政状况及卢布汇率雪上加霜,普京也公开而尖锐地批评西方故意以低油价与俄罗斯为敌。然而在市场化的国际石油环境中,政府不可能一手控制油价的涨跌。从本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一直从高油价中获益,普京也借此构建其对俄罗斯政治的掌控,美国对此也一直知晓,如果它可以操控油价,为何甘愿这么多年让俄罗斯坐享厚利?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俄罗斯高度依赖石油出口,中国则高度依赖石油进口,油价无论涨跌,都会在整体上不利于其中某一国。在美国小布什执政时期,受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曾大幅上涨,这在当时也被视为给中国“设绊子”的阴谋。以阴谋论为*10逻辑,必然导致一个可笑的结果:油价无论涨跌都是阴谋。假如戴着一副阴谋论的眼镜看世界,阴谋会无处不在,这对理解真实世界毫无助益。
  由于中国经济的放缓和需求的下降,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拖延和美欧市场的不振,可以说,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的繁荣周期已经结束了,大宗商品价格将趋向低落,这些年来,从石油出口中挣得钵满盆圆的俄罗斯,从矿产和原材料出口中大获收益的拉美国家,现在都必须考虑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否则可能在国际竞争中长期落于下风。据国际机构预测,至少在明年之前,国际油价都可能维持在每桶80~90美元的较低价位。国际油价下跌固然会影响到中国石油企业的业绩,但对“开车族”等消费者是个好消息。总体上,低能源价格时代对经济放缓的中国是一个利好,但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应该因此而放松向低能耗、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紧迫感。
  来源:投资时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