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圈里最热门的一件事就是某有色金属投资平台发生兑付危机,这场局让22万投资者的430亿资金血本无归。鉴于目前比较敏感,我们也就不指名道姓,今天我们也不详聊事件本身,具体的细节现在网上一搜一大把。我们今天要谈的,是这场危机背后的投资心理。
从现有资料和社会报道来看,该机构的有色金属投资可以看作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庞氏骗局,甚至有些简陋。其官方宣传的平台交易模式是,通过挂牌实物交易方式为稀有金属企业提供购销和融资服务,通过信息透明、交易公开的定价机制实现中国稀有金属产业的资源聚合。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形成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商业收储、企业和投资人双赢、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这种供需和资本共同定价的模式,符合全球资源性商品配置的基本规律。而此次出现对付危机的具体产品,是该平台旗下的一款理财产品,其运作核心模式是投资者购买该理财产品,把钱借给有色金属交易商购买产货物,交易商按日给投资者支付一定利息,完成有色金属交易后偿还本金。
看到这里,想必大部分人都明白了:如果是正常的投资和有色金属交易,市场价格有涨有跌是必然,这就意味着该理财产品最后给投资者支付的利息和本金有可能是收益的,也可能是亏损的,更何况有色金属在国内的暴涨暴跌非常常见。但事实是,该理财产品承诺回报投资者13%的年收益,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和资金方。这么高的收益率,有色金属价格必然持续高涨,和市场现状不符。那究竟是怎么做的?其实,该平台的有色金属交易并不与实体的需求方发生交易,这就意味着它是一个封闭的池子,为了人为维持和市场走势不相符的有色金属高价,必需维持每年至少20%的资金净流入量才能达到,用新流入的资金去养既有的投资者。
“池子”、“新资金养旧投资者”、“维持资金净流入”,“庞氏骗局”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旦资金源头出现了问题,这个平台垮掉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所有拆东墙补西墙式“庞氏骗局”的症结核心所在。但众所周知,庞氏骗局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也是金融诈骗界最简单、古老的手段之一,而这次的“有色金属庞氏”甚至堪称简陋。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骗局,是如何骗取22万人430亿资金的?
政府有没有责任?当然有责任,监管缺位的责任。据专业人士透露,现货电子盘交易所归商务部监管,并非证监会。但商务部并非专业金融交易监管部门,缺乏健全成熟的工具和制度规范体系,导致现货电子盘交易所表面上有保证金和担保机构等风险监管措施,实际上受到的专业监管非常有限。而在此次事件中,地方政府还站出来为该交易所站台,上到国务院参事、省地方高管和著名经济学家背书,央视和*9财经报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建立合作关系,下到地方市政府的文件,更是起到了监管的副作用。
但其他的责任呢?比如说处罚、终止平台甚至兜底呢?其实看过相关报道就可以发现,地方金融部门进行实质监管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相关规定只赋予地方监管权,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权。也就是说,此次的有色金属骗局是法律真空导致的监管缺失。
而背书这回事呢,除非泛亚是国企,或者说签订有法律承认的担保协议,否则没任何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夸一句这种投资风险小,也不会在亏本的时候为投资人补窟窿。更何况,当初经济学家的背书词里,明白人就应该能看到端倪:“如果投机,是有赚有赔的。比如黄金,有买进的有卖出的,有赚的有赔的,加起来可能就抵消了。如果赚的和赔的相等的话,那么这个集团没有任何财富的创造;如果所有的钱加起来赚了,就有了财富的创造……现在该企业有色金属交易所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选择,除了黄金,还有有色金属。交换创造财富,该交易所就是通过集中信息,提供时间、空间的交换平台,让人们来发现价格,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所以说,投资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式其实有点无厘头。
但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这背后的投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大部分人做投资、做生意,都要迷信点什么,比如权威背书、迷官员、迷国家机构、迷专家、迷国标、迷权威媒体的报道,最后什么都没得迷了也要迷一迷关老爷。为什么?因为缺乏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往往不是可见的,而是你无法预见的、无法通过以往的经验积累判断的、甚至无法通过现有的玩法的想象的。当你投出去的钱不知道怎么就会没有的情况下、当自己的财产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就会损失的前提下,你只能通过心理慰藉寻求一点安慰,或者干脆不玩。就比如这次的有色金属挤兑风波,如果没有专家和政府的背书,还会有这么多人投这么多钱么?我相信在13%收益率的诱惑下,人还是有的,因为大家看到利润都疯了。但肯定有人能提早预料到“你的钱不知道哪天就拿不出来了”这种情况终究会发生。
对很多事都心存敬畏的中国个体投资人,唯独对市场缺乏敬畏。
这几年经济发展了,但通货膨胀也更严重了。这让不少人自己以为自己富了,或者说有了一点闲钱。钱对人重要不重要?对这22万投资者重要不重要?很多人都会说当然非常重要,其中有些人是父母的养老钱、有些人是自己的退休金、有的人是未来子女的教育经费,甚至应该还有人拿自己的救命钱、看病钱出来赌。去论坛上看,一片哀鸣之声。但我要说的是,钱对他们来说真的不重要,因为他们花出去、投出去真的是一点都不心疼。“13%收益率、随时赎回”这种东西有见识的人都知道其中的问题、都知道其中的风险,但他们还是要冒这个风险。
从90年代炒股开始,中国人接触金融和投资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但这二十年的经验却没有换回一点教训,和任何对投资、对金钱的谨慎与理智。
说到投资,中国人是不折不扣的“新生儿”。他们不懂风险、不懂交易平台的运作逻辑、不懂投资与收益,甚至最简单的“庞氏骗局”仍然无法辨别。股灾的时候,很多投资人批评中国股民不看企业财报、不了解行业、不看业绩,只知道跟风买。这两天银监会前副主席出席论坛时发表了个讲话,大致的意思是“股民进股市不应该只知道赚钱”,文章下的股民把这个副主席喷了个遍——股民不赚钱干什么?但为了赚快钱进股市的人往往都是亏的。
这次挤兑风波也一样,很多人说该平台的交易模式和产品逻辑设计得非常复杂,投资者不懂很正常。但其实真的很复杂么?套上13%的幌子,无非就是拿利息套你的本金而已。但不懂的东西他们就是敢投。
韭菜被称为韭菜,是有原因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默默地被人收割。其实这还得归结于中国投资市场对个人投资者真的非常友好,好到让他们忘记了真实的投资、真实的金融其实是血腥、赤裸的战争与掠夺。但韭菜只能被称为韭菜,你能唱国歌、你能围堵证监会,但除非国家开足印钞机为这些人印钞补窟窿,他们还是会有赔光的那一天。
无知总是和贪婪配合得妙笔生花。
当然,归根到底的原因还是中国人现在都想方设法赚钱,偏偏对普通人来说,赚钱却不那么容易。观察这次有色金属投资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实施:各类金融投资和兴盛于衰落与股市有着直接的关联。在A股被人为做多前,10%收益率以上、保本的各类金融投资产品大杀四方,你不说个15%的收益率,有闲钱想投资的人鸟都不鸟你。投资者被惯坏了。但是A股遇到疯牛后,这类投资产品都不行了。所以说,中国小老百姓投资基本没得选,无非是从一个赌局跳到另外一个赌局。房市呢?要么没得投,要么投不起,再者谁说房市不算赌局?
最后更应该重新审视金融创新。出事的有色金属投资平台本来有机会挪动投资者的本金,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全国。但很无奈,在有的地方吃了瘪。要从金融创新角度来看,支持这种投资平台的一定是金融创新的先行者,而反对这种平台的一定是“守旧势力”和“老顽固”。但金融创新往往代表着抛弃监管、灰色地带和权力真空。而像有色金属投资这种披着大宗商品投资的外衣、行P2P融资之实的金融产品,把普通人暴露在了原本是金融专业人士才能应对的风险之下。在强行监管下仍无应对经验,更别说被创新之后。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选择,让人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不需要银监会监管的这样的业务,可利国利民。”著名经济学家现在仍然在媒体上谈笑风生,但他在平台开业时的讲话仍然不绝于耳。相信未来,即便比这次“庞氏骗局”更低劣、更简单的手段,仍然会骗到不少的盲目投资者。但得利的那些人呢?也许把钱吐回来的时候,不一定比现在赔钱的人要舒坦。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热门资讯
-
【ACCA微课堂】第8讲—解读法律解释及人权 高顿教育 2021-04-27 09:03:44
-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CFA就业方向了! 高顿教育 2018-11-03 11:34:33
-
大学里有一堆可以考的证书,然而千万别考这些含金量不高的证书 高顿教育 2018-08-28 18:29:23
-
访问英国,随行企业家们有什么看点?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27:14
-
会计师事务所的小白们,*9次实习该注意什么? 高顿教育 2017-02-16 14:3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