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即发展:安全新管家/走出危机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8-19
  转型即发展
  物联网时代来临,便利与危险共生,不断更新升级的安全技术成为每个人都必需的“安全管家”。中星微通过精准转型成为这个领域的新标准制定者。
  今年7月23日晚上,在北京某地发生了两名男子因和一名推婴儿车的妇女争执而摔死两岁女童的恶性案件。附近摄像头拍下的监控录像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在案发18小时后专案组迅速抓获犯罪嫌疑人。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摄像头,正是现代安全防范监控系统中的一环。技术发展环环相扣,现在已进入物联网时代。除了生活中的案例,远程视频监控的情节也是科幻电影中的常见桥段,特工们甚至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远程监视和引爆地球另一端的定时炸弹。这也许很快就不再是“科幻”,而成为物联网时代的现实。
  作为自主研发安防视频的龙头企业——中星微,采用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实现图像质量诊断、越界等行为分析、人脸抓拍、识别、人数统计等功能,业内首创高精度人脸抓拍技术。中星微首席战略官汤镇瑜提示,在物联网时代,中国安防工程的战略布局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时代需要新标准规范下的新技术支撑。
  转型制胜
  中星微早期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设计和产业化,一直以PC市场为主。根据IDC的数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11亿,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这标志着移动终端超过PC成为用户访问互联网时使用最多的终端。自2007年起,手机、移动终端出货量开始大规模地挤压PC的生存空间。
  中星微开始寻求变革,并将市场扩展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新领域。在手机、平板电脑领域,同样存在激烈竞争。除了高通、德州仪器、三星等国外厂商,中星微还面临福州瑞芯微、上海展讯等国内芯片厂商。芯片领域已非常细分,手机、平板电脑的芯片也不相同,为了在蓝海中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中星微正式启动战略转型,进军安防监控领域。这同时也符合了国家智能安全监控网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
  2009年8月中星微旗下的中星微电子正式并购外商投资企业——阿尔卡特朗讯的ViSS监控业务。根据协议,中星电子将并购ViSS监控业务在华所有的资产、厂房、设备、库存、合同、知识产权及服务和开发能力。阿尔卡特朗讯拥有强大的本地化专业技术和广泛的全球资源,是具有数百亿美元规模的电信技术领先厂商。公司提供端到端的电信解决方案和高质量的服务,产品覆盖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宽带接入、智能光网络、多媒体解决方案和网络应用等领域,拥有数个重要的全球研发中心,可全面进入阿尔卡特朗讯全球技术库,开发应用服务于中国和阿尔卡特朗讯全球客户的独创技术。公司拥有技术先进、制造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制造平台,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和海外50多个国家。经过三年的整合,ViSS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业界最稳定的运营商级的视频监控平台之一,适用于对城市道路、机场、商场,银行、学校等监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的集中安全监控。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邓中翰表示,“并购ViSS监控业务对于我们全面进军中国安防监控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此次并购活动使得中国安防监控产业自此拥有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2012年3月2日中星微旗下中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三星泰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产品、技术、商务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与交流,包括进一步提高三星泰科数字网络前端设备与中星电子VISS大规模视频监控平台及NVR大容量网络视频专业存储管理平台等产品的技术兼容和协同销售。此举有效整合了国内外两大安防品牌的产品技术优势,有助于双方进一步拓展安防监控市场。对于中星微的一次次战略转型与并购,汤镇瑜表示,“并购对企业的战略布局与转型十分重要,我们积极并购和布局安防领域,是为了提升自身转型之后的附加值。”
  转型成功需要持续的创新力支撑,而并购后的整合其作用也不亚于并购本身。作为在美上市的中国高科技公司,中星微充分运用股权、期权来激励研发团队的自主性。“积极开发自有知识产权,是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之路的原动力。除此之外,创新还需要准确判断,研发不是盲目的,必须过好控制这一关。大投入之后一定要善于分解目标,盯紧进度和关键成果,确保创新目标的完成,这个软性控制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汤镇瑜说,“在创新上,企业必须准确判断自己的方向,谷歌、三星在移动领域的崛起也是因为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后发制人,而这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竞争,除了善于寻找市场需求点,还要有整合、分析和剥离的能力,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开辟新战场,中星微布局安防的产品从无到有,关键赢在并购后的战略整合及持久的技术研发上。汤镇瑜表示,“随着市场占有率每年25%的提高,公司的技术优势逐步彰显,这离不开并购之后的整合。如同战争一样,战略上应对外界的市场变化和挑战,一定要有自主性和协同性,既需要一马当先的前锋,也需要后方支持的辎重粮草,这样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战斗的协同作战制胜。”
  并购整合的关键还在于战略的执行力。汤镇瑜说,在企业内部,发散性思维有助于集合集体的智慧,但到了真正执行时,一旦确定了方向,必须具有钢铁般的执行力,对战略目标不折不扣的实施,这样的作战部队才能夺得最终的胜利。作为战略层面的决策者们,则是以科学加艺术的领导魅力、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文化价值观的力量,带领企业走出一个个市场低谷,把握每一次机遇。规模扩张带来的辉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以核心能力制胜,不断寻求包括技术、管理、质量、服务、成本等竞争优势,在关键点选择通过自身发展或对外投资充实企业的内在能力。一方面企业必须大胆创造、自我突破,绝不安于现状;另一方面,没有基础的盲目扩张、急功近利如同穿薄衫攀登雪峰,对于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也许会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
  标准为王
  安全防范监控系统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物联网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引起了公安部、工信部等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其中“眼见为凭”的视频监控功能更是举足轻重;当监控画面及声音需要被传输时,视音频编解码标准扮演了决定性的关键角色。但是目前已有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都是针对广播电视和大众娱乐方面的多媒体和流媒体应用,不能适应安全防范领域的要求;国内外都没有专门针对安全防范监控应用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在目前总体安防产业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潮流趋势下,制定符合安全防范监控应用需要的视音频编解码标准更是燃眉之急。
  在以科技制胜赋予无限想象的市场背后,从智慧城市的建设到智能生活的渗入,从二维码普及到云计算的兴起,作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代表,物联网正悄然落地,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2013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变革与转型年,物联网的实质就是将IT技术充分利用在各行各业,将信息化进行到底,其大规模应用有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物联网的今天,业界期待加速经济转型,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但是今天的物联网和当年的互联网不一样的是,当年针对互联网技术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和标准了,而在物联网、尤其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全球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标准。
  瞄准安防抢占先机,是中星微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2013年7月25日,中星微宣布,已开始部署SVAC的技术解决方案,旨在解决安全防范监控行业独特技术要求。之前中星微旗下合资子公司中天信科技公司赢得了国内一座大城市公安局的SVAC视频监控产品与解决方案的订单,价值约2000万美元。SVAC是国家标准《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由中星微和公安部*9研究所共同创建,与之战略协同的还有40多个科学研究所、大学和安防领域公司。
  SVAC标准的问世,从核心层的视音频编解码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数字监控领域标准、协议无法统一的难题,更填补了安防监控专用视音频编解码标准的空白。中星微旗下的中星微电子作为SVAC标准的发起人、推动者之一,期望扮演好安防领域“核心技术提供商”的角色,助力中国本土安防制造升级。中星微以数字多媒体芯片核心技术为基础,坚持安防行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以强大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和资源投入为基础,紧密结合市场发展,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核心数字监控产品、实现高清和智能化应用。作为SVAC标准的首推者,中星微已经在SVAC标准产品化、产业化领域形成一整套全系列的监控解决方案。作为编制组长单位,中星微首倡并参与制定安防行业的视音频编解码算法核心。中星微电子期望借助大型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在SVAC标准由国家标准晋级为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凭借优质的研发技术,协同本土安防企业打造更广阔的全球平台。
  走出危机
  在风电产业八年来过山车般剧烈震荡的大环境下,曾经在二级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华锐风电,在危机之中迅速启动转型应变的应对模式。
  意想不到的是,对比持续上升的舆情压力,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锐风电”)财务总监杨志远显得尚算轻松。从90元/股的“天价”首发价到如今在4元/股左右徘徊的股价过山车、自上市就开始连续亏损、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自曝会计差错……,在这些华锐焦点事件背后,是可想而知的财务压力。杨志远在2012年6月份加入华锐,10月底被提名担任财务总监职务。此时的大背景是风电行业甚至整个新能源行业的严冬。此时的华锐风电面临着自2011年上市之后的*9个亏损季。杨志远此时加入华锐风电颇有点临危受命的意思。
  “我看好这个行业,现在的困难是阶段性的,”杨志远的态度很明确。选择华锐风电,除了看重上市公司财务总负责人的职业平台,他对行业未来也经过深思熟虑。杨志远一一对比了新能源领域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核能等在内的各类型优劣势,得出一个结论,“风电技术前景光明,是其中相对比较成熟、适合中国国情的主流发展趋势。”
  2006年初华锐风电成立时正赶上中国风电产业的起飞时刻。从2005年开始,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风电五年翻番增长,无论是当年新增装机量还是总装机量,在2010年曾一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9。蓬勃的市场大环境下,抢占市场份额、做大规模成为华锐风电的发展路线图。2009年华锐风电的风电装机量超过金风科技、联合动力等业内大佬居世界第三、中国*9。然而从2012年开始,华锐风电的经营情况开始恶化,经营性现金流成为负值。2011年年初上市的华锐风电,第二份年报就显示亏损。中国风电产业经过几年爆发式的扩张,价格竞争、产能过剩的问题在2012年开始凸显。华锐风电的企业发展轨迹和行业发展轨迹完全重合。渡过企业困境,等待行业春天,成为华锐风电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大船掉头
  华锐风电属于风电产业链上的整机装配环节,其下游客户是风电场。杨志远认为,风电装机容量和电网消纳能力之间的落差导致了风电场新项目的停止或放缓。下游的压力反射上来,就意味着设备制造商要面临库存过高、资金回笼困难等风险。根据市场变化,高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华锐风电。“从求规模转向了求效益,”杨志远这样描述华锐风电的改变。为抢占市场份额,扩大经营规模,华锐风电每年都有很大数额资金用于给风电场垫资。杨志远虽然坚持“这不是华锐风电独有,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也认为“资金回笼和压缩应收账款规模已成为目前华锐风电的重要工作”。华锐现在对垫资的态度十分谨慎,“我们会选择有实力和信用较好的客户,不再单纯地追求市场规模”杨志远表示。华锐风电由放到收、由激进到稳妥的转变,大力降低华锐风电的回款风险。杨志远介绍说,“我们通过给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多元化的结算方式,协助客户寻找低成本融资渠道等方式促成顺利回款。”
  确定了总体的战略转型,华锐风电正处在深度调整期。杨志远进一步表示,“不仅仅是华锐风电处于调整期,是整个行业都处于调整期。”调整期和扩张期的财务管理思路有很大不同。杨志远当前的工作思路很明确,一是对未来前瞻性的规划,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使用;二是使华锐风电目前的财务工作跟上整个集团战略的脚步。“管理无止境,其实还是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成本消耗的定额管理、控制运维成本、优化物流等。我们正利用行业调整期,把企业基础工作做好,为了市场回暖的时候厚积薄发”杨志远介绍说,“现在华锐风电的内部整合基本已经完成,建立了新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新制度下一个具体的措施是按单采购和按单生产。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背后其实是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对库存压力的消解。
  全面跟进
  “资金确实对企业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的血液,”杨志远对此有高度的警觉。光伏巨头无锡高顿破产重组的殷鉴未远,按照杨志远的说法,风电和光伏不具备可比性。从上游原材料、配套件到终端市场,光伏是“两头在外”而风电产业在国内已经具有完整的产业链。“风电行业风险要低很多”,杨志远非常诚恳地表示,“从报表上可以看到,华锐风电目前还有几十亿元的资金,至少暂时经营不成问题。”虽然如此,在当前的背景下,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仍是杨志远的心头大事,“我们有多渠道的融资方案,比如银行授信、融资租赁、资产处置等。和各金融机构、银行保持良好沟通,是日常的工作。一旦出现短缺,能迅速把计划付诸实施,低成本短时间筹到企业发展必要的资金。”华锐风电目前的融资方式主要为债项融资,现在显然不是股权融资的好时机。华锐风电8月1日发布公告称,将向全资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比利时)有限公司借款人民币4亿元,借款期限一年。
  华锐风电也开始尝试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如果时机成熟,成本合理,我们也考虑自营风电场建设。”在杨志远看来,自营风电场除了可以消纳自身库存,也会带来稳定的营收。“因为电费收入是相对平稳的,和风机销售不同,相比之下,风机销售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太大。如果固定收入能在收入结构中占40%以上,我们的抗压能力会大大提高。”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华锐风电控制成本、提高收益的另一个举措。从千瓦级达到兆瓦级,是风电机组技术的大发展。华锐风电是国内率先引进国外兆瓦级技术,实现兆瓦级机组国产化的企业之一。提升功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是风电制造商不变的课题。目前华锐风电的主力机型是1.5兆瓦级和3兆瓦级的风电机组,也在进行5兆瓦级、6兆瓦级和10兆瓦级等大功率机型的研发和试生产。不同类型的机组或相同功率下的不同设计,都有不同的成本投入,“比如叶片、叶形和材质的改变,也会影响到整个机组的成本。”杨志远说,“产品设计的方向应该是随着机组功率的提升,单位发电成本随之下降。”杨志远认为应该综合考虑研发投入、施工条件和风况等各项因素,以判断具有*3化成本优势的产品类型,“但大功率机型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前期的研发费用支出是必然选择。”
  尽管暂处低谷,但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转型决定了发展新能源是“刚需”。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量将达1亿千瓦,风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4.5%左右。“2012年只有1%左右,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杨志远对风电行业的信心很坚定。他又补充道,目前行业压力其实已经在缓解,例如2013年上半年,华能新能源风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预计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这种行业利好就会传递到华锐风电。截止记者发稿前,华锐风电公告尚未发布2013年半年报。杨志远说,“可以肯定的是,二季度比一季度情况要好。随着新的电力主干线的贯通,三北地区清洁电力的消纳能力必将大幅提高,扩容的原动力也将随之而来,风电行业的春天指日可待!”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