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总有“短板”但怎么补齐?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10-23
  高顿网校小编在10月23号为大家带来一篇职场评论的新闻:人才总有“短板”但怎么补齐?敬请大家关注。
  《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40万。确立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增强人才队伍和产业结构融合度”。
  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对现实的冷静研判。上海目前虽然拥有比较雄厚的人才力量,但与发展转型的要求相比,与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突出表现为人才的结构性缺乏,人才分布呈现 “教科文卫人才多、企业基层人才少”、“科研机构高校多、创新一线人才少”、“中心城区人才多、郊区人才少”。
  补上人才 “短板”,助推上海自身发展,《人才规划纲要》给出破解路径。
  一、人才结构性矛盾阻碍转型
  分析这些年来上海的人才发展状况,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怿认为,上海人才总体实力得到提升、人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人才综合竞争力有了提高。
  “但拿到国际上一比较,上海人才的总体实力并不高。”汪怿列举出一系列数字:上海2005年1‰人口调查,25岁以上人口中本科以上学历程度的比例为5.1%,远低于纽约的30.5%、芝加哥的28.9%、洛杉矶24.4%、东京的27.1%;代表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更少。上海金融人才总量约为23万,其中有国际化经历的人才仅占0.2%,而新加坡为20%;上海的国际航运人才全球排名,位列伦敦、挪威、香港、新加坡、比雷埃夫斯、纽约、法兰克福之后,“国际人才的集聚度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些专家谈到,一方面是缺少具有国际背景及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人才结构分布与产业不匹配。目前,上海人才分布于传统教科文卫的多,现代产业部类的少;科技人员在高校、科研院所多,在企业创新一线少。这些“短板”,如果不加以改进和改善,将成为制约上海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再布局:塔尖—两翼—整体成长力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在《全球城市》中提到,上海要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从人才角度看,上海要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在国际人才枢纽网络中成为节点,实现集聚和辐射,首先要“极化”。即结合上海的发展特点,凸显人才比较优势。从这一点看,上海人才的再布局势在必行。而补上人才“短板”,也必须从人才的再布局着手。《人才规划纲要》提出。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