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90后实习生拒帮订盒饭

来源: 高顿网校 2013-05-13

  不久前,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对“90后”这个群体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

  不少“90后”也很不服气:社会是平等的,是你们的观念出了问题!
 

  “90后”敢于表达,但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

  外科医生李辉(化名)也有过和那位电视台主任几乎相同的遭遇。在指导自己的一名实习生时,李辉让他早点来做准备工作,进手术室前辅助消毒和灭菌,没想到竟被拒绝了。这名实习生说:我是大学生,是来学开刀的,又不是专门做清洁的。

  “他们眼高手低,不愿意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在李辉看来,现在的这些实习生大多不懂礼貌、语气生硬,“根本不把我们老同志放在眼里。”

  1992年出生的易筠薇对于“订盒饭”事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觉得,在中国社会,老一辈人的思想过于陈旧,缺乏人权、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在单位里,老同志欺负新人都成了理所当然。“其实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行政、后勤的人去做。”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90后”在个人能力、对社会的了解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很多地方都超过80后。他们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自我意识很强,但是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

  杨雄坦言,自己的儿子22岁大学毕业后在机关工作,也欠缺很多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领导让他帮忙寄信,结果从来没寄过信的儿子不知道该贴上邮票、投进邮筒;领导让倒茶,儿子给他打电话说,都不知道怎么倒。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学教授黄志坚将“90后”性格养成的环境概括为“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他认为,“90后”自幼成长在4对1或6对1的家庭环境中,有着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家庭与社会的给予,容易忽视和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淡漠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因此,往往是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精神的断乳提前,生活的断乳滞后。
 

  “90后”做事目的性强,重视自我权益

  一位电视台编导感到,如今来实习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能拿到多少补贴,二是自己有没有被“署名”。有一次,一名实习生很生气地来问他:为什么我录过唱词,去过街访,参与了节目录制,最后的字幕上却没有我的名字?

  在黄志坚看来,“90后”生长于市场经济环境和网络时代,在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社会氛围中耳濡目染,对物质的东西看得更重,也对实际利益和自我权益有着更迫切的追求。

  杨雄认为,社会大环境确实对年轻人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现在的社会,原有规则被破坏掉了,新的伦理和价值观又没有重建起来,处于失衡、无序的状态,这催生了功利价值观,非常突出地反映在‘90后’身上。”
 

  教育以应试为主,过分强调竞争

  杨雄认为,“90后”之所以成为目的性很强的一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以应试为中心,过分强调竞争,为了获得个人的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培养出了赤裸裸的个人主义。

  同时,“90后”所受的家庭教育,比较强调民主,对此,杨雄也觉得“过头了,有点矫枉过正”。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长幼有序,但现在受到西方教育观的强烈冲击,不少家长在溺爱的同时又过分强调尊重孩子,使得孩子个人主义膨胀。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培养一些基本的伦理观念和习惯,比如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善待朋友,以及秩序和规则意识,这些基本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据《中国青年报》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职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