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在浏览“业界评论”频道的网友吗?高顿网校小编邀您来阅读这篇10月27日的文章:西方“永久衰落”的启示和原因——李斌  算法经济
  这个标题可能让那些仇视西方的人禁不住高兴起来;不过,笔者所要预先声明的是,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不同于你们的想象,而且几乎是相反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东欧的巨变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的狂潮。这就好比水坝决堤,市场之水滔滔而下。亚当·斯密式的教条是,交易总是让人获利,因此应当欢迎。在这种教条的支持下,西方世界不仅在政治上积极鼓励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而且对后者大举进行投资。
  然而,亚当·斯密理论被人们片面地解读了:交易让交易者获利,并不等于不参与交易的人也会获利。西方的资本与东方的劳动结合在了一起,其结果是把西方的劳动者给出卖了。这里潜藏着危险,这种危险是相当严重的。不过,世事无常,事有凑巧。正当此时,信息技术革命在西方世界中发生了。它推升了西方经济体的景气度,掩盖了其中危机的苗头。于是,全世界在歌舞升平中维持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势头趋于衰微的一种结果。技术进步的速度最终在某一刻不足以抵消水坝决堤所造成的冲击,于是,聚集在那里的能量也就日渐消散了。宏观上的危机是无数微观事件的一个总后果,只不过在美国与欧洲的表现不尽相同罢了。
  那些把危机解释为某种偶然的疏忽与错误的观点(格林斯潘的观点即与此类似)是肤浅的。表面上看来,在美国,只是几家金融机构倒闭了;而在欧洲,发生严重危机的也只是若干小国,可是,对危机的治理至今已经延续到第七个年头,却仍然前途漫漫,这能用“偶然的疏忽与错误”来解释吗?显然,是危机发生初期的高度共识与果断措施拯救了西方,管理者治理危机的经验历史性地进步了,这才导致西方没有发生大崩溃,才得以苟延残喘。
  以中国为首的东方世界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大获其利。西方的资本与东方的劳动力结成了同盟军,这有点儿类似于财富转移。资本主义体制允许这样的转移。数百年来,在这种体制的推动下,财富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这样来转移的。西方曾经长期是这种转移的受益者,只不过如今资本流动的方向发生了颠倒而已。这种逆转是逐渐发生的,一开始并未引起西方国家劳动阶层的警觉。及至如今,当全球化的代价在西方世界充分表现出来的时候,那里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们要想关上国门,也已经来不及了。况且,市场体制是根深蒂固的,它是西方文明的核心,那里的人民不能接受这一体制的中止。更何况,市场所引起的问题,还需要市场本身来解决。
  西方世界当前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地从商业周期的角度来看。当全球化的大门开启之后,市场将会自动地导致全球收入与生活水平的均等化,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作为一种后果,先行的发达经济体必然要放慢脚步,或者发生衰退,以便等待落后者迎头赶上。这是一种常理。西方要想继续独善其身,除非再次发生另一场大型的技术革命。然而,看看今天的经济状况,就连一些研发部门以及生产领导性时尚产品(例如iPhone 6)的基地都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了,另一场技术革命能否拯救西方,现在也就大成疑问了。花月薪3000元人民币就可以雇佣到的工人,为什么要花费3000美元去雇佣呢?
  当中国人所崇拜的外国投资银行在危机中摇摇欲坠的时候,当一个外表土里土气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簇拥下轻而易举地收购了国际著名汽车公司的时候,我们必定对西方企业的脆弱性感到惊讶。这提醒了中国的企业家们,今后行事也许可以更为大胆,筹划与布局需要看得更远。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要去西方国家大举进行“抄底”。假如西方的衰落具有一种永久的性质,去那里收购诸如房地产之类的常规性资产可能就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其预期收益不可能很乐观。笔者绝不自视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但我也同时认为,在人家的地盘上与当地人进行同质的竞争并不是展示我们开放性的好方法。中国人对于西方的学习与吸收要更加具有策略性,要化繁为简,去粗取精,抓住要害,灵活机动。就眼下来说,只要关键的那么几条得到了落实,中国经济的航船也许就可以继续扬帆猛进。
  “西方永久衰落”并非以“中国崛起”为前提条件。中国能否迈过目前这道坎儿,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即使中国的“发动机”悄然熄火了,其他发展中的经济体也会照常前进。某些发展中国家一开始就不存在重大的体制性问题,另一些比中国起步更早的国家可能已经接近完成经济社会的转型。实际上,战后的长期和平为所有国家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由此导致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深化之中。我们不能总是用老眼光来看问题,以为陷入停滞的国家就会永远陷入停滞之中。发展是不可遏止的,表面上的平静不能否定这些国家微观层面的进步。或迟或早,这些经济体可能都会重新起飞。
  当年西方用坚船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如今,面对中国商品的汹涌来势,某些西方人士则企图关闭贸易的大门,这实在令人慨叹。其实,这一切都是服从于同样的逻辑。市场就是市场,它的本质没有变。不过,中国人还是应该感谢西方,感谢他们教会我们重新掌握和运用市场这个工具;感谢他们的开放性,使得那里的技术、知识和资源可以为我们所共享;感谢国际秩序的和平与公正,这个秩序使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间获益良多。如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仇视西方。意识形态的矛盾从来都是公开的,可谓“阳谋”,而不是什么“阴谋”。
  西方的衰落也不意味着将必然会被新兴经济体超越。水坝的移除所引起的只是全球生活水准的均等化。西方的劳动阶级早晚也会恢复活力。当全球经济日益融为一体之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单独重新建立显著的优势,都将难之又难。“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是可以存在的,但它目前只能作为一种发展的模式来理解。假如把它视为可以与西方体制等量齐观的“增长模式”,就属于纵不知历史、横不知世界的夸夸其谈了。在激发创造力方面,开放、自由、市场与民主具有巨大的威力。西方目前的困难,恰好从反面提醒我们:无论何时都绝不可以把国境线太当一回事,否则,即使我们发展起来了,早晚也将遭遇类似的困境。未雨绸缪,这些道理我们现在就需要认识到。
  来源:证券时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