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则是一篇11月3日*7的业界评论的文章:油价进入熊市 中国如何应对——田昇,大家可以慢慢阅读哦。
  美国页岩革命打破了原油供应的传统格局,随着近期油价的剧烈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俄罗斯纷纷推出降价举措,打响全球能源价格战,油价已跌入熊市格局。中国如何把握机遇,继续推进能源安全战略值得深刻思考。
  一、供求关系逆转是近期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
  随着美国页岩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全球能源供应重心多极化、需求东移的趋势正加速形成,并深刻影响着国际油价走势。
  美国页岩油产能加速释放和地缘紧张地区产能增长造成原油持续供过于求。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统计,2014年9月美国本土原油产量达到870万桶/天,创1986年以来的*6记录,年比增长率高达12%。截至2014年2季度末,全球原油供应净富余约150万桶/天。
  市场预期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全球原油需求年比增速从高位逐步回落,已由2010年的3.2%回落至当前的1.4%。尽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能源需求仍有增长潜力,但OECD国家能源需求持续萎缩,2013年总需求年比萎缩0.4%。10月14日,国际能源署(IEA)大幅下调全球原油需求增速至0.8%,布伦特原油期价大跌4.3%至85美元/桶,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加重。
  OPEC内部争相降价令原油价格雪上加霜。自10月1日OPEC*5产油国沙特单方大幅下调原油期价后,第三、四大产油国伊拉克及伊朗陆续宣布以较大折扣向亚洲出售原油。
  二、OPEC近期能否有效减产存在不确定性
  近期油价大跌已引发能源出口依赖国的高度关注,市场投资者也预期OPEC将在11月召开的成员国会议上减产以稳定油价,但减产效果能否如愿存在较高不确定性。
  一是沙特是否会继续承担限产带来的额外负担存在疑问。OPEC实质是商业组织联合体,缺乏对成员国不按规定限产的监督、惩罚措施,限产制度存在设计缺陷。在油价下跌时,成员国出于各自利益,面临囚徒困境的尴尬抉择,常出现小国私自增产,大国被动买单的局面。此前,沙特曾多次抱怨现有机制令其在油价下跌中承担额外成本。近期沙特率先做出降价举动,凸显OPEC成员国内部的分歧。
  二是在当前油价水平下,沙特仍有成本优势,不排除其抢占市场份额的可能性。在OPEC成员国中,沙特不仅拥有大量剩余产能,且具备较好的成本优势。据IMF估计,沙特维持财政平衡可承受的油价下限约为85美元/桶,要低于加拿大、俄罗斯等原油出口大国的开采成本。在市场供过于求的环境下,沙特可能利用价格挤出效应抢占市场份额。
  三是美国是否会施加政治手腕左右OPEC决定存在疑问。美国作为全球*5的能源进口国,可以享受油价下跌提振经济增速的正面效应。在与俄罗斯的政治较量中,美国可能利用其与OPEC核心成员国的战略同盟关系,打压油价,从而达到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目的。此外,油价走低也将提升美国对伊朗“去核化”谈判的筹码。
  三、原油价格进入熊市的潜在影响
  (一)油价熊市将带来经济收入从原油出口国向进口国转移。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财政收入中能源出口贡献超过一半,在西方制裁和卢布下滑压力下,原油价格走低无疑将重创俄罗斯经济。此前,IMF将2015年俄罗斯经济增速预期调低至0.5%。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测算,油价跌破104美元,俄罗斯将在2015年出现财政赤字,若油价进一步跌至90美元,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恶化至-1.2%。反观美国,油价下跌将直接改善对外贸易,起到短期提振经济的效果。据桥水估算,油价每下跌15美元,对美国GDP的短期拉动将达到0.3%。(二)全球通胀水平将进一步回落,各国货币政策可能将面临再平衡。据桥水测算,近期油价下跌,将拉低2015年全球整体通胀水平0.7%,能源消费大国的物价水平将面临更大回调压力。从西方国家的利率政策看,在低油价的环境下,美国退出QE及未来加息的灵活度将进一步上升,欧盟在短期内实现通胀目标的难度加大。(三)能源公司去杠杆压力增大,部分行业信用风险值得密切关注。金融危机过后,能源公司享受着油价上涨带来的收入红利,不断扩充产能,债务水平也随之上升,油价大幅调整将加大行业去杠杆压力,未来投资规模势必放缓,部分高成本的小型能源开采公司和油服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偏弱,信用风险将逐步上升。
  四、政策建议
  能源安全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任重而道远,如何缓解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高、海运占比大及依赖美元结算等问题值得深思。
  一是大力推进原油供应的地域分散化。随着美国原油趋于自给,原有的能源供应国被迫挤出,非洲部分原油输出国需要重寻买家,同时,俄罗斯遭遇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的双重打击,迫切需要新的收入增长点。中国应当抓住机遇,着力推进上述地区的双边关系,进一步完善合作框架,提升我国原油供应分散化。
  二是加强能源互通互联,营造双赢合作局面。中国过去的对外能源合作局限于资源的勘探开发、储运和贸易,同时在资源的获取方面同欧美进行直面竞争,难免会提升能源引进成本。改善这一局面需要打破原有的合作观念,在能源合作基础上输出我国在基础设施、物流网线建设等优势项目,打造能源进口,基建共享、贸易互惠的良性循环。
  三是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协同效应。继续扩大人民币与能源出口国的货币互换规模,搭建主要能源产品的金融交易平台,提升人民币结算比重,争取市场定价权,实现贸易和金融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金融界人士)
  来源:经济观察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