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银行“降薪潮”的话题不断被炒作,成为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界的热门话题,甚至有从今年炒作到明年的趋势。不仅各路专家现身说法,而且很多相关文章搬出“银行在职人员”的说法,不断印证银行收入水平确实大幅下降这种说法。其中,上半年有两句话最让人印象深刻,“银行职员收入几近腰斩”、“银行绩效停发”。但从近期的权威数据就可以看出,银行“降薪潮”是被炒作起来的、不折不扣的谎言。
  银行薪水到底有没有大幅减少?
  
  这张表记录的是国内上市银行2013年度~2015年度上半年人均支付现金情况,人均支付现金包含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人均支付现金量的走势基本可以用来判断银行员工薪酬水平的变化情况。
  该报表数字显示:和2014年上半年相比,A股16家上市银行中,2015年上半年人均支付现金下滑的有6家,下滑均幅为3.27%;和2013年上半年相比,2015年上半年人均支付现金下滑的有5家,下滑均幅为5.85%。和2014年上半年相比,A股16家上市银行中,2015年上半年人均支付现金上涨的有10家,上涨均幅为5.37;和2013年上半年相比,2015年上半年人均支付现金上涨的有11家,上涨均幅为14.16%。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银行的数量还是从上涨的幅度来看,2015年国内银行薪酬均比往年要高,而且涨幅大大领先于CPI数据及其他行业涨幅。虽然2014年-2015年上涨幅度有所放缓,但今年比2013年的薪酬水平高出很多。为什么拿2013年做比较?因为2013年是银行业最为繁荣和巅峰的年份。
  所以从薪酬数据上来看,“降薪潮”并未出现。
  而且这张表单有两个关于银行薪酬的关键事实没有表现出来:
  *9,表单中排名下游的银行,并非完全因为薪酬水平不高,很有可能是银行薪酬发放节奏不集中在上半年。银行非固定类的薪酬,比如奖金、绩效,各银行因为业务情况不同,发放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上半年,有的却在下半年。
  第二,很多排名靠前的银行,也并非薪酬拥有绝对优势,而是各项“费用控制”较好。部分银行,尤其是分行和支行等涉及大量具体业务的基层机构,习惯于以各项“费用”冲抵实际薪酬。比如支行拉1个亿存款要提30万~40万“费用”,而这些“费用”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各种形式实际成为了薪酬的一种补给方式。折算下来,收入差距虽然有,但并不明显。
  第三,不少人均支付现金下降的银行,主要原因是机构和人员的继续扩张,应届生、校园等相对低收入的群体大量进入银行,拉低了人均水平。
  第四,如果按照各银行“高管降了,没有层层降”的说法,在人均支付现金持平的情况下,非高管员工的薪酬提升会比较大。
  “降薪潮”究竟来自于何处?
  既然从各银行的实际薪酬水平来看,“降薪潮”并未实质发生,同时各银行高层也多次进行过辟谣,那么“降薪潮”这种说法反复在市场上流传,源头究竟是哪呢?
  尽管笔者没有实际证据,但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小心论证。笔者认为,银行“降薪潮”这一说法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处:
  一、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及机构的渲染
  互联网金融想从银行“抢人”,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互联网金融是目前行业中的“风口”,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诞生,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机构倒掉。互联网金融盘子这么大,需要的大量有经验的金融从业者从哪来?答案当然是银行。
  银行系统是中国最核心的金融系统,这里有大量富有经验、技能、资源的从业者。加之近两年银行业务和业绩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什么刺激最能让这些人下决心跳槽?当然是“银行降薪潮”。
  二、对金融改革结果的臆想
  目前国家进入了经济改革深水区,金融自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阵痛下,实体经济不振,银行坏账增多,自然而然就有人认为“银行会倒闭一批,银行从业者会淘汰一批”。实际上,银行改革的做法应该是择优,而不是“一刀切”。金融队伍会调整、会缩编,但留下的都会是精英,所以一定普遍比现在能力强、收入高。
  三、银行从业者的自我感官
  虽然银行不存在“降薪潮”的问题,但长久以来却存在薪酬分配不均等其他问题。具体表现为中高管理层收入极高,而最一线的基层员工收入最低到2000-4000。很多银行从业者常常出来自证银行“降薪潮”的存在,当然其中不乏说谎者,但更多的还是一线员工根据自身的感觉做出的判断。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顶层管理者,降薪幅度看起来不大,但实际金额却不小。再加上一些外部原因,这就促使他们跳槽其他金融机构,而这些金融机构对薪酬的要求一概满足,这也是上半年银行高管频频跳槽的主要原因。而相对的在基层,微调薪酬会给基层员工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很多员工虽然经历的是正常的薪酬调整,但也还是会认为“降薪潮”已经来临。
  四、银行系统内的人才竞争
  和*9条同理。从表单可以看出,传统四大行和主要银行的人均支付现金水平是比较低的,高薪酬的主要集中在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新兴银行等,渲染“降薪潮”是同业人才竞争的有效方式之一。
  最后一点、一些心怀不轨的人
  这些人包括,对中国经济、中国银行系统持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以炒作危机为噱头的媒体和作家等等。他们为了自身出书也好、博眼球也罢的各种利益,或是为了配合其他机构,不断炒作“银行降薪潮”等负面新闻。
  总结一下,银行一直以来都是、未来还将会是中国员工薪酬排名靠前的行业。“降薪潮”并未在银行发生,而很多炒作银行“降薪潮”的人,自身的薪酬其实并不如银行员工高。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