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年份,决策层在此时吹响“营改增”(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总攻的号角,可谓准确把握了战机。“营改增”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落地实施,必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四大行业全部纳入“营改增”,标志着营业税将成为历史,也预示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一项税制改革即将收官。
“营改增”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它像一场无声的春雨,在经济下行压力乌云压顶的关键阶段,广泛润泽各行各业;它又像一支无形的指挥棒,引导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随着具体操作细则落地,必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营改增”最直接的意义是为企业减轻税负。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从2012年实施营改增至去年上半年,已累计减税4848亿元。据专家估算,最后四个行业涉及800万~1000万户纳税人,这些行业被纳入营改增后整体减税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此次新增加的允许不动产抵扣政策,不仅量大、面宽、比重高,大约占抵扣总额的60%,而且释放了鼓励投资的明确信号,不仅有助于“三去一降一补”,也是中国朝现代增值税制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专门提及,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从中长期看,“营改增”更将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推动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对两类企业特别明显:一是中小企业,这是中国经济创新创业的主体;二是服务业企业,目前服务业在我国GDP当中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营改增”的减税效应,有助于引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即,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创新驱动。
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之下,决策层有坚决的改革心态。减税规模之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此外,其他财政政策也在为营改增保驾护航。虽然今年经济大环境依然压力重重,但政府扩大了财政赤字,无疑可以缓冲营改增带来的财政压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表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而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营改增”改革虽然进入后半段,但仍然有许多重要的配套工作有待完成,比如增值税税率简化合并、增值税立法,以及更深层次的如央地关系重构等。
央地关系重构可能是“营改增”之后财税领域最重大的课题。营业税合并到增值税之后,按照目前的增值税共享比例(中央75%,地方25%),地方财政收入将面临更大缺口,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营改增”从根本触及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划分。所以,营改增牵一发动全身,它的改革,必须与其他税种的改革乃至整个财税体制的改革相配套。因此,营改增的全面推进,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重新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关系的改革序幕已经拉开,这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文来源:*9财经日报
热门资讯
-
创新引领补审计监督全覆盖“短板”之路径浅探 高顿教育 2018-06-28 16:38:21
-
山东将对141户国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高顿教育 2017-08-30 08:52:19
-
CAQ与AAA征“接触审计人员”项目的提案 高顿教育 2017-08-28 10:41:50
-
因审计不当 普华永道被罚510万英镑 高顿教育 2017-08-18 18:01:11
-
审计五洋建设两大违规中兴财光华被警示 高顿教育 2017-08-18 18:00: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