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史上最严"的楼市新政,不仅将二套房首付提高到五成,还要求非沪籍购房者社保缴满5年才有资格买房等一系列新政策。

 

3月28日至4月3日,上海成交面积大减60%,房价下跌3.4%,显示出新政调控效果的威力。根据彭博提供的数据,上周上海成交面积为28.36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均价3.2万每平方米。

 

随后,深圳、苏州等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也紧急推出稳定房市政策,一方面通过限购、收紧信贷等方式抑制部分需求,另一方面,加快住宅有效供应,平衡供求关系,缓解房价上扬压力。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重点城市新房推盘量明显增加,100个城市的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万每平方米,月涨幅1.9%,其中涨价城市60座,下跌城市38座,2座持平。

 

与楼市新政前的房价飙涨,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曾经的楼市有多疯狂?

 

新政前,在一线城市,房东坐地起价的现象太普遍了,甚至中介将买房者聚到一起,拍卖一样,价高者得。而对于更多的投资者而言,股市有风险,人民币贬值超预期,银行坏账频出,*10能让他们安心的只有买房子。

 

去库存的口号出来以后,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冰火两重天”,库存不大的一线城市热了,库存巨大的三四线城市无人问津,年轻人都去一线城市打拼了。

 

对于不少沪漂、北漂而言,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发展环境、社会资源,美术馆排满了世界大师的展览,周周沙龙碰撞出新颖思想,每年有若干年轻人成为新富豪。*10需要头痛的,只有不那么有友好的房价。

 

如果在新政前不能买到房的话,这辈子几乎就跟房子没缘了。“现在不买房,一年又白忙”,这是我听过的最真实的描述。

 

去年新增贷款的三成流向楼市,央行降准后,人民币又一次流向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无房一族开始买不起房,以为努力工作后能买一套,然后发现更买不起房了。

 

学国外租房生活未必不可,六成德国人选择了终生租房,因为德国严格的规定,房东涨价或者违约很难,而在中国一线城市,房东随时有可能将租房者“撵出去”,只不过赔付租房者一个月的违约金罢了。

 

 

要么忍耐,要么回三线城市“去库存”

 

相较于上海,深圳的调控政策属于“温柔的一刀”,社保缴费提高至3年,二套房首付提高到四成。苏州则出了“半年涨幅不超过6%”的硬规定。然后导致大家普遍新政下的楼市持观望态度。

 

新政后,不少“买不起房子的人”变成“买不起”+“买不着”的尴尬模式,很多打工一族开始退出一线城市,回到家乡或者二线城市发展,为二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新政出台后几天,楼市确有“降温”的现象,不过这样的降温似乎并不是“理性的降温”,更像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楼市真正的刚需对象是那些打工一族,而他们受到的约束和面临的挑战也更多。 在大量楼市投资客看来,变现的时间延长了,升值的空间被压缩,但毕竟“伤皮不伤筋”。

 

新政有了,楼市不那么疯涨了,但是大家似乎也没了买房的可能。没有新政,房价也许会涨到另一个境界,买不起的仍然买不起。与房价遇冷的情况比起来,能买的房才值得关心。

 

▎本文作者milong,来源高顿网校(金融看客)。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