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货币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通常要有配套的大型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支撑。所以,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世界货币的愿景预期不断强烈,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将与其相得益彰。
  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1463万亿元,相较2010年,翻了2.5倍。
  2015年,上海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额和股票筹资总额,已经跃居至全球第二。
  2015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性金融机构,纷纷将驻地选在上海。
  截止2015年年末,上海的金融机构数量总计已经达到了1478家,这个数字相比较2010年,增加了429家。
  立足国内,剑指国际
  据“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媒体通气会上的消息,“十二五”期间,上海已经基本确立了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一个全球性的人民币交易与清算中心,已经初步形成。
  关于上海“十二五”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就,可圈可点,成绩斐然,其中有:
  一是增进了各类平台建设。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黄金沪港通”......近年来,上海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进一步完善并推进了各类综合性交易平台的建设,为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对外发展打开重要窗口。
  在此基础之上,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加快了金融改革创新的步伐,成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一环,其体系、功能也渐趋完善,未来将成为上海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
  有数据显示,去年一整年,上海全市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量继续增长,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7万亿元。这个数字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全国*9,而且遥遥领先。
  三是深化人才的战略培养。
  然而路还要一步一步走。先成为国内金融中心,只是*9阶段。未来的上海,剑指的是具有全球化视野与眼光、产品极大丰富、人才极大多元化的国际性金融大都市。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要提升国际化金融中心的建成速度,必须要有相应的一支人才队伍作为重要推动力。
  对于上海来说,金砖银行扎根,自贸区建设,制定监管政策,设计金融产品,执行交易指令,发布金融报告,推进学术交流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职业资质过硬的中高级金融人才来完成。
  政策优惠,扶持人才
  未来5年,上海已经进入了全球金融中心的冲刺期。官方消息表明,上海在近期5年之内,会争取尽快确立自己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届时对其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高顿财经CFA研究中心的冯伟章指出,毫无疑问,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未来的5年,上海将会不遗余力地吸纳、接受、引进各类金融人才,扩大人才队伍体量,来满足并积极跟上自身金融中心国际扩张的步伐。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上海市政府也在其“十二五”金融人才规划中明确提到,要进一步提高具备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等金融专业资质持证人才的比例。
  据了解,不光是上海市政府,为了引进并留住CFA等高级金融人才,各地政府都相继出台了CFA等持证人的各项优惠福利政策。
  北京方面,对于CFA持证人,在个人所得税、本市户口、子女高考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
  上海方面,在户籍、《居住证》、《外国专家证》办理、医疗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服务和便利。
  深圳方面,可相应享受住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学术研修、办理“鸿儒卡”等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套政策。还可申请公租房或享受每月租房补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成绩炫目,人才吸引力度也是逐年加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金融人才的接纳与培育上,一向持续性的大手笔。
  预计未来,针对CFA人才的优惠政策,各地在落户、就业、教育等多重福利上,还将继续进一步细化并完善。时代赋予CFA“蓝筹股们”的大机遇,或许正将到来!
  ▎本文作者林梢玥,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