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章 风险管理基础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风险、收益与损失
1.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一个宽泛且常用的术语。在本书中,风险被定义为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如果某个事件的收益或损失是固定的并已经被事先确定下来,就不存在风险;若该事件的收益或 损失存在变化的可能,且这种变化过程事先无法确定,则存在风险。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没 有风险就没有收益。正确认识并深入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商业银行对损失可能 性的平衡管理,防止过度强调风险损失而制约机构的盈利和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 活动中主动承担风险,利用经济资本配置、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等现代风险管理方法,遵循风险与收益 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地促进商业银行优势业务的发展,进行科学的业绩评估,并以此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
3.风险与损失的关系
风险与损失 有密切联系,根据风险的含义及产业实践,风险虽然通常采用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 损失规模来计量,但绝不等同于损失本身。严格来说,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所 造成的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 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通常将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三大类。
(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风险管理与商 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第 二,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 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定 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对不同风险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 模式转变。
第三,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 第四,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
第五,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发展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20 世纪60年代前,商业银行经营最直接、最经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偏重于资产业务风险管理,强调资产的流动性。一笔大额信贷资产 损失,常会导致一家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经营难以维持。因此,商业银行极为重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资信评估和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 用放款等各种措施和手段来减少和防范资产业务风险的发生,确立稳健经营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度。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 世纪60年代-70年代,西方各国进入经济发展高速增长时期,对银行资金需求极为旺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资金来源,解决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同时规避金融 监管,西方商业银行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使用了大量金融创新工具,如大额存单、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但负债 扩大的同时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支持(华尔街的*9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
20 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的瓦解导致汇率波动加大,同时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汇率与利率的双重影响是的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 价值波动更为显著。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模式稳健有余而进取不足,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进取有余而稳健不足,两者均不能实现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 均衡。在这种背景下,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突出强调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 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
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 世纪80年代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 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表明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而形成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因此,银行风险管理和技术有了进一步创新,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入,表外风险管理 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1999年和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又先后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生了“革命”,即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 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二、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一、信用风险
(一) 定义: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
(二) 主要形式:
违约风险,即个人或企业因经济或经营状况不佳而产生违约的风险;
结算风险: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
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在外汇交易中较为常见,涉及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
对 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5、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但事实上,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 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产品的影响不同,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债务的全部账面价 值;而对于衍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虽然会小于衍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三) 特点:非系统性风险特征。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
二、市场风险
(1) 定义: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2) 主要形式: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
(3) 特点:系统性风险特征。具有数据有时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加以控制。国际性商业银行通常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资本市场,以降低所承担的系统风险。
三、操作风险
(1)定义: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2)主要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
(3)特点: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非营利性,且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四、 流动性风险
(1)定义: 银行因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2)主要形式: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3)特点: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五、国家风险
(1)定义: 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通常有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它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
(2)主要形式: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①政治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的政治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例如长期以来部分南亚和非洲国家政局不稳),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政权风险、政局风险、政策风险和对外关系风险等。
②经济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2009年11月发生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③社会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受特定国家贫穷加剧、生存状况恶化等不利因素(例如部分非洲国家长期受困于贫穷、饥饿、卫生、医疗等社会问题),无法正常收回在该国的金融资产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3)特点: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商业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六、声誉风险
(1)定义: 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5的威胁。
声誉风险也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的*4办法就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定做好应对声誉危机的准备;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
七、法律风险
(1)定义: 在日常经营和各类交易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有效性和可执行力。从广义上讲,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
(1)违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违反监管规定和原则,而招致法律诉讼或遭到监管机构处罚,进而产生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商业目的的风险。
(2)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削弱其竞争力、生存能力的风险。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
八、战略风险
(1)定义: 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
(2)主要形式:
①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
②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存在缺陷。
③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
④以及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p#副标题#e#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风险分散
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古老投资格 言形象地说明了这一方法。
(二)风险对冲
风 险对冲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 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 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方法,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 风险管理办法。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四)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简单地说 就是: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规避主要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风险规避策略的实施成本主要在于风险分析和经济资本配置方面的支出。
(五)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指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风险合 理定价:定价过低将使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难以获得足够的补偿;定价过高又会使自身的业务失去竞争力, 从而面临业务萎缩并阻碍长期发展。四、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一)资本的概念和作用
通常所说的资本是指会计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等于金融机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 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优先股等。
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
第二,吸收和消化损失。
第三,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
第四,维持市场信心。
第五,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
(二)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
1.监管资本的概念
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是监管当局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按照统一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计算得出的。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首先,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不同性质,对监管资本的范围作出了界定,监管资本被区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包括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储备;
(2)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等。
(3)在计算风险资本要求时,还规定了三级资本。
其次,新协议对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规定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1)对于信用风险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计算;
(2)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算;
(3)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计算。
2.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指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资本充足率定义为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加上12.5倍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比率。
新协议规定国际活跃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三)经济资本及其应用
1.经济资本的概念
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付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 持有的资本金。经济资本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资本的有偿占用,即占用资本来防范风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2.经济资本配置对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9,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有助于商业银行制定科学的业绩评估体系。
3.RAROC
在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中,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N1-EL)/UL
其中,Nl为税后净利润,EL为预期损失,UL为非预期损失或经济资本。七、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
(一)收益的计量
1.绝对收益
对投资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资行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绝对量。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绝对收益=P-P。
其中,P为期末的资产价值总额,P。为期初投入的资金总额。
2.百分比收益率
百分比收益率是当期资产总价值的变化及其现金收益占期初投资额的百分比。百分比收益率通常 用百分数表示,是最常用的评价投资收益的方式,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百分比收益率(R)=(P。+D-P。)/P。×100%
其中,P。为期初的投资额,P1为期末的资产价值,D为资产持有期间的现金收益。
(二)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
1.概率
概率是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描述的最有效的数学工具,是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度量。
不确定性事件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一个行为或试验,所出现的结果有多种,但具体是哪种结果事前不可预知。
确定性事件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一行为或试验,出现的结果也是相同的。确定性事件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而不确定性事件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概率所描述的是偶然事件,是对未来发生的不确定性中的数量规律进行度量。
2.随机事件
在每次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结果成为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由基本事件构成。基本事件是随机试验中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
3.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就使用数值来表示随机事件的结果。
根据所给出的结果和对应到实数空间的函数取值范围,可以把随机变量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切可能值及与其取值相应的概率,称做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表示法有列举法或表格法。
①列举法
②表格法
可以通过重复试验发生的频率来定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m(m ≤ n)次,则称比值m/n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频率m/n的这个稳定值p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p。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通常使用累积概率分布或概率密度来定义。
无论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还是连续型随机变量,都可以用一种统一的形式即分布函数来描述其概率特征。
若X的分布函数F(x)已知,就能知道X落在任一区间(x1,x2]上的概率。
期望值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加权和。
随机变量的方差描述了随机变量偏离其期望值的程度。方差是随机变量取值偏离期望值的概率加权和。
常用统计分布
1.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的分布函数是一条斜线。
(三)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当两种资产之间的收益率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即ρ<1)时,该资产组合的整体风 险小于各项资产风险的加权之和,揭示了资产组合降低和分散风险的数理原理。
如果资产组合中各资产存在相关性,则风险分散的效果会随着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有所不同。假设 其他条件不变,当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差;当相关系数为负时,风险分散效果 较好。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产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将贷款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区域, 通过积极实施风险分散策略,显著降低发生大额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管理和降低风险、保持收益 稳定的目的。
-
银行从业中级《法律法规》考点 高顿教育 2017-07-10 10:56:36
-
如何备考2017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高顿教育 2017-05-31 17:03:14
-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目的是什么? 高顿教育 2017-02-27 14:27:29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难点点拨:行政许可 高顿教育 2016-08-30 13:24:59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难点点拨: 高顿教育 2016-08-30 13: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