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初的地王就像烟雾弹,使各方对迅速变冷的土地市场感到突然和不知所措。半年之前,土地市场还延续去年火热的成交态势,竞争激烈地王频出。
  这是因为,今年一季度很多房企一方面相对资金雄厚,另一方面他们对市场的预期还相对乐观,所以往往有抢地的冲动。但随着整体市场进入谨慎观望,土地市场也逐渐降温。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 其监测的100个城市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295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其中住宅用地成交建筑面积228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
  · 3月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环比回落33.5%,同比大幅下降37%。
  · 一季度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1921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3.8%。
  · 步入二季度,土地市场表现愈发低迷,政府推地量也进一步减少。
  · 5月份经营性用地成交建面3704万平方米,为2010年以来月度最低值。
  · 截至6月22日,6月份100个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仅2580万平方米,预计全月成交会再创新低,土地市场降温已成事实。
  · 二季度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1038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1.4%,降幅较一季度明显扩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认为,今年房企拿地热情逐渐褪色,整体上表现萎靡。企业拿地态度愈发谨慎,拿地方略呈现出差异化走势。
  整体来看,规模性房企或有融资渠道的房企在拿地上相对激进,而中小房企则处于“冬眠”状态。
  西南证券南川营业部总助廖茂分析认为,之所以上半年大房企表现突出,中小房企低迷,原因主要在于中小房企多数很“缺钱”。“银行、信托等机构都只做百强房企,导致中小房企开始寻求综合月息3%左右的小贷。”
  廖茂表示,如果中小房企长期依靠小贷存活,长期下去就会被“拖死”,“3%的小贷,意味着借一亿,一个月就是三百万的利息。如果政策面持续趋紧,房贷速度放开很慢,那这些中小房企的现金流就会出问题。”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夺得TOP20地王地块的企业主要分四类:
  一是国企(央企),此类企业资金充裕,具备拿高总价地块的实力,如方兴、中海、中冶、首农等。此外,地方城投类国企拿地也比较积极,如杭州金融城、广州城实、佳质资产管理(陆家嘴)。
  二是激流勇进的闽系房企,这类企业一向以拿地激进著称,如泰禾、融信等。
  三是金融险资企业与开发商联合,资金与专业结合,如兆华斯坦与前海国际能源金融中心、佳兆业与生命人寿等合作,也有部分金融企业单独拿地,如金利通投资。
  四是20强企业,如恒大、龙湖、远洋、融绿等,这些企业资金充裕,从优化区域布局和销售结构的角度出发,在一二线城市积极增加项目储备。
  上海易居研究院统计的拿地面积、拿地金额前五房企数据显示,央企国企表现凶猛,其中绿地集团表现尤为突出,在今年上半年拿地建筑面积达到881万平方米,动用拿地资金197亿元。其他进入拿地总金额前五的企业依次分别是,方兴地产、华润置地、恒大地产、中国海外。
  这些企业淡市逆袭的原因无非是比较好的营销策略、资金充裕拿地有成本优势。
  从各个城市土地竞拍市场看,盲目追涨的情绪明显削弱,很多土地是以低价成交,过去高溢价带来的高成本模式,在今年可能有所改变。
  以绿地而言,在力争上市前夕,其战略扩张态势比较明显。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亲自逛上海房展会后,或许认为市场没有预计的冷。所以在拿地上,虽然有所节制,但并未改变其战略扩张的方向。
  城市组合套餐联动
  在拿地的区域组合上,房企更注重不同梯级城市的平衡。尽管一线城市属于兵家必争之地,但价格高企的“面粉”,已经让开发商狐疑如何才能卖出更贵的“面包”。
  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从各级城市成交价格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城市分化愈发显著。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尤其是住宅用地市场地价高企,平均楼面地价过万元,北京和深圳地区楼面地价分别高达11973元和13842元/平方米。
  黄金湾投资集团副董事长全亮透露,目前不少在北京的开发商已经在观望,并且有房企表示9月前不参与拿地。
  而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楼面地价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增幅明显不及一线城市。
  以绿地为例,尽管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继续拿地,但拿地数量上占比较小。反倒是在南京、宁波、杭州等二线城市较为频繁,甚至在三线城市呼和浩特有大手笔拿地入账。
  对于绿地拿地策略,有分析认为,与绿地借壳金丰投资上市有一定关联,在市场陷入相对低迷之时,正是低价入手的好时机。
  同时此类大房企拿地,出发点很明确,基本上都是想做城市的地标。如绿地到兰州新区拿地,意图很明确,就是希望占据一个较好的地段。可以预计此类地块开发后,能够获得当地政府较好的政策支持。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下半年,由于目前楼市处于调整期,且国家倾向市场自行调节,预计不会出台政策进行干预。在此背景下,整体市场观望情绪将有所减缓,刚需有望带动销售回暖,房企拿地积极性回升,但拿地势必依然谨慎,高溢价地块难现,整体溢价率将走低。同时,随着下半年土地的集中入市,流标及底价成交的情况将继续上演,土地市场难复2013年的荣光。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