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任何有关银行的话题,都会和“寒冬”、“离职”、“裁员潮”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尽管高层和监管层多方辟谣,但银行上到管理者、下到一般员工,大批大批的员工都从银行业流失。据统计,2015年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高管离职,涉及的岗位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则是分支行行长,而一线员工的转行、流失则更是普遍到无法统计。更有甚者,银行业风声鹤唳,任何一个行业趋势新闻都能和“裁员潮”联系到一起,比如远程开户新闻一出很多人都认为未来银行将裁员,国家鼓励民营银行也让很多人觉得国有银行将裁员。
很长一段时间,业务下滑导致的裁员被很多人视作是国有银行臃肿、落后、无效率的体系,在和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民营资本等竞争中失败而导致的。其实,除了中国银行在裁员,全球各国的银行也没闲着。
银行成“弱势群体”,全球银行累计裁员逾60万
2015年3月,富国银行宣布将裁减员工1000人;
2015年5月,摩根大通也宣布明年将裁减员工5000人;
2015年6月,汇丰银行也宣布全球重整计划,裁减员工5万人;
2015年7月,美国银行宣布第二季度裁判近3000人,香港渣打集团也将裁减250个高层职位;
2015年10月末,德意志银行宣布在2018年以前将裁员约2.6万人,部分会通过出售旗下邮政银行部门的方式进行;
2015年11月,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决定将裁员1.82万人;
2015年12月,花旗银行宣布计划2016年至少裁员2000人,这是花旗在此前裁员三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次裁员;摩根士丹利启动为数1200人的全球范围裁员;荷兰合作银行表示,计划在2016至2018年裁员9000人。
…………
进入2016年,全球银行业的裁员潮仍将继续下去,尤其是新年前后必将是中国区的离职高峰。英国《金融时报》此前分析称,2015年11家欧美大型银行共削减了10万个银行岗位,相当于这些银行员工总数的10%。而未来有分析认为,全球银行业受到冲击后,全行业裁员幅度将在20%-50%之间,甚至有的地区将达到80%。
银行为何裁员
说到裁员的原因,全球银行都一样,那就是受到了冲击。
中国银行业和国有银行除了受到民营资本的冲击外,还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平台等新兴技术的冲击。而国外银行受到的冲击更为单纯,即新兴行业对传统银行利润的挤压,以及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的业务形态。
比如传统银行提供的支付、借贷及投资等服务,很多新兴的技术与服务公司能以更聪明、更便宜、更快的方式提供,支付宝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新兴的技术公司正在重整银行业,它们的崛起意味着从成本、结果等多个方面与传统银行相竞争,不仅改变了银行格局,更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传统银行的利润被挤压,从而迫使银行裁员削减成本。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与这些初创公司进行竞争,这一战略导向的变化也推动了传统银行的瘦身。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金融服务的业务形态。比如远程开户,处理银行业务不再需要往柜台跑,解放了柜员编制,银行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员工,自然就要将多出来的岗位和员工裁掉。
巴克莱前CEO安东尼·詹金斯去年曾表示,要在汹涌的科技变革中求生存,未来十年金融业的员工和分支机构可能最多减少50%,即使情况没有那么严峻,至少也会削减20%。
哪些人更容易被裁?
哪类银行人更容易被裁?
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认为,三种人在银行动荡中最危险:基层员工、技能水平差的人、不接受转型的人。*9种就是只会做一些基层工作的员工,而且只想着做基层工作、不思进取的人。在动荡之中,懒惰的人总是*8被淘汰的人。第二种就是知识技能、业务水平不够的人,适应不了未来银行商业化、快节奏的市场氛围,不学习的人市场永远不会等你。第三种就是对变化和新事物接受能力差。比如现在银行都要拥抱互联网了,自动化的流程决定了银行留下来的都是管理者,如果你还不懂得互联网的特性和规律,那么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相反技能突出、对环境改变适应能力强、甚至去主动适应的人,不仅更容易留下来,有的还有能力去面对更高的挑战。应对银行的变化,你可以选择考一两张权威的财务金融证书为自己加加码,比如注册会计师等等;或者是在金融业务能力之外,更多去了解互联网;甚至提升自己银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能力。
如果是这样,你不仅可以从容面对银行“裁员潮”,甚至有能力在要求更高的金融圈立足。
▎本文作者Lipeng,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