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节 公司信贷基础
一、公司信贷的相关概念

根据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相关概念包括融资、信贷、银行信贷和公司信贷等。
1.融资
融 资(即资金融通)就是资金的借贷等有偿筹集活动。根据双方交易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和赤字单位直接发生交易的 融资活动。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和赤字单位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才能进行的融资活动,其特点就是该类融资活动将直接引起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 表的变化。
2.信贷
信贷是最常见的融资活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贷是指一切以实现承诺为条件的价值运动方式。狭义上,按照贷出资金主体的不同,它包括个人信贷、企业信贷和银行信贷等。按照信用的不同,它包括贷款、担保、承兑和赊欠等。
3.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是指银行作为借贷主体进行的信贷活动。在广义上,它是指银行筹集债务资金借出资金或提供信用支持的经济活动。在狭义上,它是指借出资金或提供信用支持的经济活动,包括银行贷款、银行承兑、信贷承诺、备用信用证、出口信用担保和减免交易保证金等。
4.公司信贷
公司信贷是指以公司法人和其他非自然人为借入主体的资金借贷或信用支持活动。也就是以公司等非自然人为资金借入主体、以银行为资金借出主体的银行信贷。当然,银行对合伙制企业的信贷,也属于公司信贷的范畴。二、公司信贷的基本要素
公司信贷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交易对象、信贷产品、信贷金额、信贷期限、信贷价格、清偿计划、担保方式和其他约束条件。
1.交易对象
交易对象是指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拥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企(事)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等。
2.信贷产品
信贷产品是指特定产品要素组合下的信贷服务方式,主要包括贷款、担保、承兑、信用支持、保函、信用证和承诺等。
3.信贷金额
信贷金额是指银行承诺向借款人提供的、以货币计量的信贷产品数额。
4.信贷期限
(1) 概念。信贷期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信贷期限是指银行承诺向借款人提供的、以货币计量的信贷产品的整个期间,即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失效的整个期间。广义 的信贷期限通常包括提款期、宽限期和还款期。狭义的信贷期限是指从具体的信贷产品发放到约定的最后还款或清偿的期限。
提款期:指从合同生效日起到合同规定的贷款金额全部提款完毕之日(或最后一次提款日)止的时间段。在此期间,借款人可以按照合同规定分次提款。
宽限期:指从贷款完毕之日(或最后一次提款)起到*9个还本付息之日为止的时间段。宽限期介于提款期和还款期之间,有时也包括提款期,即从借款合同生效日起到合同规定的*9笔还款日为止的时间段。在宽限期内,银行只能收取利息,借款人不用还本,或者本息都不用偿还。
注意:在宽限期银行仍然按照规定计算利息,直到还款期才向借款企业收取本息。
还款期:指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从*9次还款日起到全部本息清偿完毕之日为止的时间段。
(2) 《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贷款期限是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和银行资金的供给能力等因素,由借贷双方共同商议之后确定的,并在借款合同中明确 的。自营贷款的期限最长一般不得超过10年,超过10年的应当报监管部门备案。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具体的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 期之日为止的时间段。不能按期还款的,借款人应当在贷款到期日之前,向银行申请展期,是否展期由银行决定。短期贷款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来的贷款期限;中期 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来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
5.信贷价格
(1)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即借款人使用贷款时支付的价格。按照不同的标准,贷款利率又分为不同种类。
法定利率和公定利率: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如中央银行)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颁布的利率,它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适用于该国所有金融活动。
公定利率,又称为行业利率,它是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问金融组织(比如银行业协会等)所确定的利率。它的特点是仅仅适用于会员银行。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照借贷关系持续期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贷款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翠。
固定利率是指在贷款合同签订时就设定好固定不变的贷款利率水平。其特点在于,无论市场利率在贷款合同期内如何变化,借款人都按照固定利率向贷款人支付利息。在经济衰退阶段,市场利率一般都会走低,采用固定利率贷款对银行较为有利。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贷款利率随着物价、市场利率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其特点在于,可以灵活反映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在经济繁荣阶段,市场利率一般都会走高,采用浮动利率贷款对银行较为有利。
本币利率和外币利率:本币利率是指以本国货币(即人民币)进行贷款时所确定的利率。外币利率是指以外国货币(即外汇)进行贷款时所确定的利率。
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基准利率是指被用作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定价基础的标准利率;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在具体贷款中,浮动利率就是采用基准利率加点或确定浮动比率的方式。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为法定(贷款)利率。
中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中长期利率是指1年以上的贷款利率,分为1—3年(含3年)、3—5年(含5年)和5年以上三个档次。短期利率是指1年以下的贷款利率,分为6个月以下(含6个月)和6个月到1年(含1年)两个档次。
这种分类方法仅仅适用于人民币贷款的情况。外币贷款利率已实现市场化,国内银行通常以国际主要金融市场利率(比如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确定。
日利率、月利率和年利率:
日 利率,也称为日息率,它是以日为计息周期,一般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月利率,也称为月息率,它是以月为计息周期,一般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年利率,也 称为年息率,它是以年为计息周期,一般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在我国,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传统计息标准为毫(即万分之几)、厘(即千分之几)、分 (即百分之
几)。每10毫为1厘,每两厘为1分。
计息方式:按照利息是否再计算利息,可以分为单利和复利。单利是指在计息周期内对已经计算未支付的利息不再计收利息。复利是指在计息周期内对已经计算但尚未支付的利息还需要计收利息。按照计息周期的长短,通常可以分为按日计息、按月计息、按季计息和按年计息四种。
根据《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贷款利率管理需要了解如下几点:
①短期利率。短期利率按照贷款合同签订日的相应档次的法定贷款利率计息。在贷款合同期内,若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②中长期利率。中长期利率实行一年一定。贷款(包括贷款合同生效日起应该分笔拨付的资金)根据贷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按照贷款合同生效日的相应档次法定利率计息,满一年后再按当时相应档次的法定利率确定下一年度的贷款利率。
③贷款展期。贷款展期的贷款期限累计计算,在累计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档次时,自展期之日起,按展期日挂牌的同档次利率计息。在达不到新的期限档次时,按照展期日的原档次利率计息。
④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从贷款逾期(或挤占挪用)之日起,按照罚息的利率计收罚息,直到清偿本息为止。遇到罚息的利率调整,分段计息。
⑤逾期还款。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到期日之前归还借款,银行有权按照原来的贷款合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2)贷款费率。费率是指在利率以外的银行提供信贷服务的价格。费率一般是以信贷产品金额为基数按照一定比率计算。主要包括:担保费、承诺费、银团安排费和开证费等。
.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相关的费率规定如下:
①商业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收费方式向客户提供的各类服务。
②商业银行制定服务价格,提供银行服务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应当遵循合理、公开、诚信和质价相符的原则,应当以银行客户为中心,增加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禁止利用服务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
③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商业银行服务范围为人民币基本结算业务,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兑、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等。
6.清偿计划
贷款合同应当明确清偿计划,是一次性还款还是分期还款。在分期还款中,是定额还款还是不定额还款。在定额还款中,是等额还款还是约定还款。在等额还款中,是等额本金还款还是等额本息还款。7.担保方式
担保方式是指在借款人无力或未按照约定按时还本付息或支付有关费用时,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担保方式是审查贷款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按照我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定金和留置。其中,保证、抵押、质押是公司信贷中最常用的担保方式。
8.其他约束条件
(1)出账条件。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和客户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才能出账提款:各种合同完备;抵押、质押物品入库;银行相关部门签章完毕;客户签订借据等手续完毕;银行规定的其他提款条件。
(2)监管条件。在贷款发放之后,银行和客户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以便对贷款进行监管:客户的财务状况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客户股权等重大变动必须事先知会银行;客户应当定期和不定期与银行交流信息并接受银行的监管;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其他监管条件。
#p#副标题#e#三、公司信贷的种类
公司信贷是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它可以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以反映信贷品种的特点和信贷资产结构,从而便于贷款管理。由于贷款是公司信贷的主要品种,下面主要介绍贷款的相关种类。
1.按照币种分类
按照币种不同,贷款可以分为人民币贷款和外汇贷款。人民币贷款是指以我国的法定货币(即人民币)为借贷货币的贷款;外汇贷款是指以外汇作为借贷货币的贷款。我国现有的外汇贷款币种有美元、港元、日元、英镑和欧元。
2.按贷款期限分类
按照期限不同,贷款可以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类。
(1)活期贷款。活期贷款是指偿还期不确定、可以由银行随时发出通知收回的贷款。它的特点是,对银行而言灵活性较强。 。
(2)定期贷款。定期贷款是指具有固定偿还期限的贷款。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种贷款。
中期贷款: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各种贷款。长期贷款:指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以上的各种贷款。
(3)透支。透支是指在银行授予的限额内,存款人或信用卡持卡人因为急需资金而支出的、超过存款一定数量货币的活动。它的特点在于,没有具体的提款时间和还款时间,但通常有一个最长还款期限。透支分为存款账户透支和信用卡透支两类。
3.按照信用支付方式分类
.按照信用支付方式分类,公司信贷包括银行贷款、银行保函、银行承兑、信用证、信贷承诺、减免交易 保证金等。
(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以一定利率、偿还期和担保方式等为条件,将货币资金使用权转让给其他资金使用者的信用活动。
(2)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指客户与银行约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当客户不能对其债权人(或受益人)按照合同规定履行某种义务时,由银行按照约定承担连带责任,代为偿付债务或给予赔偿的一种公司信贷业务。
(3)银行承兑。银行承兑是与商业承兑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银行在商业汇票上签章并承诺按照出票人指示到期付款的经济行为。
(4)信用证。信用证是指由银行根据信用证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所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按照使用地域的不同,信用证包括国内信用证和国际信用证。
(5)信贷承诺。信贷承诺是指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客户做出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按照商定条件为客户提供约定贷款或信用支持的承诺。在客户满足贷款承诺中约定条件的情况下,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有义务按照信贷承诺为客户提供约定的贷款或信用支持。
(6)减免交易保证金。减免交易保证金也是银行信贷的一种,它是指通过银行承担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为客户做出的减免安排,因而是信用支持的一种形式。
4.按照贷款对象分类
按照贷款对象的部门不同,可以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商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5.按照贷款用途分类
按照实际贷款用途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
(1)流动资金贷款。指由于借款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资金需要而发放的贷款。根据期限不同,它主要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2)固定资金贷款。指由于借款人在建筑、安装、维修等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中的资金需要而发放的贷款。它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
基本建设贷款:指独立核算并具有偿付能力的企业和国家批准的建设单位在当地经营性的建筑、安装和扩建工程中,由于自筹资金不足而需要银行发放的贷款。它主要适用于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以及设备、工程器具购置费和其他所有费用。
技术改造贷款:指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与之相关的少量土地建筑工程所需要资金不足而发放的贷款。
6.按照贷款偿还方式分类
(1)一次性偿还贷款。一次性偿还贷款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清贷款本金的贷款。其利息可以分期偿还,也可以在归还本金时一次性付清。一般来说,短期的临时性、周转性贷款都是采用一次性偿还的方式。
(2)分期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是指借款人按规定的期限分次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贷款。中长期贷款多采用分期偿还方式,比如中长期房屋按揭贷款还需要按季或按月偿还贷款。
7.按照贷款保障条件分类
按照贷款保障条件,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和票据贴现。
(1)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是指具有一定财产或信用作为还款保证的贷款。按照担保方式不同,担保贷款又可以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担保贷款的特点在于,银行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担保贷款手续比较复杂,评估费用和保管费用等导致客户承担的贷款成本较高。
抵押贷款:指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而发放的贷款。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银行将行使抵押权,处理抵押物以收回贷款。
质押贷款:指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押物而发放的贷款。如果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银行将行使质押权,处理质押物以收回贷款。
保证贷款:指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照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而发放的贷款。在发放担保贷款时,银行一般要求保证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2) 信用贷款。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物、质押物或第三方保证而发放的贷款。特点在于不需要保证和抵押,仅凭借款人的信用就可以取 得贷款。银行发放信用贷款风险较大,要收取较高利息,要从严审查。一般仅向实力雄厚、信誉显著的借款人发放,并且期限相对较短。
(3)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指银行应客户要求以现金或活期存款买进客户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的方式而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实际上是一种以票据为担保而对持票人发放的一种特殊贷款。票据贴现的期限一般都比较短。是一种短期贷款。
票据贴现实行预扣利息,票据到期后银行可向票据载明的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于票据管理严格,承兑人信誉良好,因而这种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比较好。
8.按照贷款质量分类
按 照国际通行的贷款质量分类方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2001),根据贷款质量不同,可以将风险程度不同的银行贷款分为正常贷 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1)正常贷款。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还本付息的贷款。
(2)关注贷款。指贷款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就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而需要对它进行关注或监控。
(3)次级贷款。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无法偿还贷款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这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
(4)可疑贷款。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质)押担保也肯定会造成部分损失。这类贷款具有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程度更加严重。
(5)损失贷款。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者只能收回极少本息的贷款。
9.按照贷款自主程度分类
(1)委托贷款。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由银行(即受托人)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特点在于,资金由委托人提供,银行不垫款,也不承担风险,银行只按照一定比例收取相应的手续费。
(2)特定贷款。特定贷款是指根据国家政策需要、由国务院批准、并由财政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由国家责成银行发放的贷款。
(3)银团贷款。银团贷款又称为辛迪加贷款,它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按照同样的贷款条件、共同使用一份贷款协议、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比例向借款人发放的、由其中一家银行共同代为管理的贷款。
特点在于金额大、期限长,有多家银行参与贷款,因而资金供给充裕,项目较易获得成功。(4)自营贷款。自营贷款是指银行通过合法筹集资金而自主发放的贷款。
特点在于,银行负责收回本息,风险全部由银行自己承担。
#p#副标题#e#第二节 公司信贷的基本原理
一、公司信贷理论的发展

公司信贷理论是随着经济金融发展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真实票据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超额货币供给理论四个阶段。它揭示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矛盾统一运动的永恒主题。
1.真实票据理论
真实票据理论,又被称为商业贷款理论。
真 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 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 产的高度流动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真实票据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当时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 本经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商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为主。此外,由于金融机构管理水平较低,还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的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发生清偿危机时给予 救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更强调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并不惜以牺牲部分盈利为代价。在这种金融市场很不完善、融资渠道和资产负债业务比较单一的历史条件 下,银行在经营实践中找到了保持资产流动的理论依据,即真实票据理论。
真实票据理论的思想为早期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与稳健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它提出银行资金的运用受制于其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并强调银行应保持其资金来源的高度流动性,以确保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
真 实票据理论的局限性在于:①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即在活期存款的存取之间,总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釜余额可用于发放长期贷款,而是将银行 资产过多地集中于盈利性很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②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③此外,它还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即在经济衰退时期,即便是有真实票据 做抵押的商业性贷款,也会出现缺乏偿还性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2.资产转换理论
资产转换理论1918年由H.G.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形成》一文中提出。
资产转换理论认为,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也可以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银行资产的二级准备,在满足存款支付时,把证券迅速而无损地转让出去,兑换成现金,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资产转换理论产生于*9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资产转换理论沿袭了票据贴现理论应保持高度流动性的主张,但突破了票据贴现理论对资金运用的狭窄局限,扩大了银行资金组合韵范围,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性。
资 产转换理论也存在不足,它对银行短期资产的变现能力缺乏全面认识,从短期证券自身的变现能力方面考虑得多,而对短期证券变现的外部环境考虑得少。实际上, 在经济危机时期或在证券市场不旺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能顺利通过出售证券而保证资产的流动性,进而影响盈利性目标的实现。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1949年由H.V.普罗科诺在《定期房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文中提出。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
预 期收入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坏账或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 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回,保证其流动性。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 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已逐渐从战争中复苏起来,开始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资金 需求的多样化,不仅需要短期资金,也产生了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更新等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同时,货币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也使商业银行迫切地需要开拓新的 业务领域。预期收入理论的积极意义。①它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指出贷款清偿的来源是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找到了银行资产流动的经济动因,要求银行的资产 与预期收入直接挂钩,克服了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②这一理论促成了贷款形式的多样化,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银行由生产经营的局外人成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的参与者,从而加强了银行对经济活动的渗透和控制。
预期收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银行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建立在银行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由于预期收入很难预测,客观经济条件经常发生变化,借款人将来收入的实际情况往往与银行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以这种理论为依据发放贷款,常常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4.超额货币供给理论
超额货币供给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超 额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银行能够利用信贷方式提供货币的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实际,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货币,银行信贷市场面临很 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银行资产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提供信贷货币,而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比如购买证券、投资中介、财务咨询、委托代理等配套业务,从 而使得资产经营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现代商业银行的全能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表明,银行信贷的经营管理应当与银行整体营销和风险管理相结合,以发挥更大作用。
当然,商业银行涉及新的业务领域和盲目扩大规模也是银行风险的一大来源。金融的证券化、全球化、表外化和电子化使得金融风险更多地以系统性风险表现出来,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二、信贷资金的运动特征
信贷资金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营运资金,它既不同于财政资金,也不同于股本金,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运动特征。
特征一:需要以还本为条件。信贷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它的运动方式是借贷而不是无偿划拨。信贷资金也不同于股本金,它的运动方式是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因此,信贷资金的运动需要以还本为条件。
特征二:需要以付息为条件。信贷资金源于存款,而存款是需要付息的。同时,在信贷资金运动过程中,银行员工本身也提供了服务,需要按照社会平均利润规律获得银行利润。因此,信贷资金的取得需要以付息为条件。
特征三:以银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信贷资金的发放和收回是以银行为轴心而进行活动的,银行成为信贷资金调节的中介机构。
特征四:与社会再产生紧密联系。信贷资金是一种不断循环的价值流,信贷资金运动也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部分,因而它的总规模必须与社会再生产的发展相适应。因此,信贷资金运动的基础是社会产品的再生产,它与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紧密结合。
#p#副标题#e#三、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
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就是信贷资金筹集、应用、分配和增值过程的总称。信贷资金的运动是与社会再牛产运动紧密相连的,以银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信贷资金由银行将贷款支付给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转变成企业经营资金以后,信贷资金不问断地从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依次转换,顺序发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晶资本三种职能,最后又回到银行。
信贷资金的运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二重支付、二重归流”形式的价值运动。
二重支付:*9次支付是银行将贷款贷给企业;第二次支付是企业用信贷资金支付购买原材料和收购产品价款。
二重归流:*9次归流是企业取得销售收入;第二次归流是银行收回贷款本息。信贷资金只有完成二重支付和二重归流,才能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
四、公司信贷的原则
公司信贷的原则是银行开展公司信贷业务的基本准则,是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目的、依据、标准、规范的指导性纲领。
1.合法合规原则
商 业银行开展公司信贷业务,首先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国家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会 计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等。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按照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合理确定贷款投向、选择贷款对象。
2.平等自愿和公平诚信原则
根据《贷款通则》第四、五条的规定,借贷双方在公司信贷中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在信贷活动中,借贷双方都是平等的民事行为主体,两者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既要自主表达自己的经济意愿,也要有足够的履约能力。任何一方任意支配或倚仗自身权势迫使对方接受显失公平的条款都有违平等自愿原则。
(2)公平诚信原则。借贷双方在信贷活动中,都必须自觉遵守银行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和担保法等法律规范,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到应有责任。
3.竞争协作原则
在信贷活动中,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竞争,以追求自身利润*5化,并在客观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但是,过度竞争也会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甚至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和引起金融市场动荡。
因此,商业银行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公平有序和相互协作的原则,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相互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共同促进环境改善和金融发展,以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4.“三性”原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这是金融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司信贷也不例外。
(1) 安全性。安全性是银行公司信贷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企业,资本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10%,存款和其他负债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达 到90%,财务杠杆远远高于普通的工商企业。银行之所以能高负债正常经营,是以银行信用为前提的。如果贷款不能及时足额收回,必然影响到银行的资金流动 性、清偿力和信用状况,损失银行资金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因此,银行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严格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确保本金和利息及时足额收 回。
(2)流动性。银行要发挥支付清算功能,就必须保证客户存款的及时足额提取。为此,就必须合理安排贷款的种类和期限结构,保持足额的流动资金贷款.使贷款和其他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存款和其他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
(3) 效益性。效益性是银行公司信贷的最终目标。商业银行是追求利润*5化的企业,银行贷款的最终目的也是盈利,争取优厚的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是银行利润的主要 来源,也是银行开拓业务、改善服务和加强管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信贷效益的途径是开源节流,即在增加利息收入的同时减少信贷成本。在贷款规模一定时,贷 款期限越长、贷款利率越高、贷款成本越低,贷款总收益也就越大。贷款“三性”原则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对立方面看:贷款期限越短,风险就越小,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越高,但利率相应就越低,因而收益性就较低;反之,贷款期限越长,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越低,但利率就越高,收益率就越高。
从 统一方面看:流动性和收益性必须以安全性为前提,没有贷款本息的及时足额收回,再高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也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安全性和收益性也是以流动性为 前提的,没有足额的资产流动性,银行E1常经营就无法维系,信贷资金流转也就无从谈起;再次,作为企业的银行最终是为了盈利,信贷资金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 安全性,也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率。
此外,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贷款流动性较强,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就较快、安全性就较高,尽管每次资金周转收益率较低,但年度资金收益率也未必较低。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