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银行业监管的含义

来源: 互联网 2016-07-28

  C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银行业监管的含义
  当今商业银行业务的复杂性,使商业银行监管有着极其丰富的含义。这不仅缘于中英文字词的差异,诸如银行业监管、银行检查、银行管理、银行管制和银行稽核等,而且在运用上也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上述用词实际是从不同层次、范围和角度阐述了银行监管的含义。

  (1)从中央银行CFP金融宏观调控、货币稳定角度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监控。银行监管是在人们意识到CFP金融也对社会公众、国家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有巨大影响所采取的某种法律约束行动。

  (2)从银行的现场检查角度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检查和银行审计。银行检查是指银行监管部门依法进入现场对银行进行业务和财务状况的检查。这种检查虽有查账内容,但侧重于对银行的评价,而且不参与银行内部管理决篥,也不对银行经营提出具体要求。银行审计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或在会计年度终了,对公司组织或银行的财务状况作一全面检查。这种审计侧重于数字的真实性,一般不需要对某个数据或比例的好坏作出评价而只看其是否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有无伪造等,强调数字的精确无误。

  (3)从银行法律和规则角度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管理。即对银行经营活动加以法律与规则的约束,是指法律制度对银行业务活动的影响,是取得经济目标的手段,也包括显著影响银行业运行的所有规则,或是有系统地进行管理控制,使其遵守规则或符合标准。当然,银行的法律作用不只是约束和限制,还有鼓励和促进向上的作用。

  (4)从银行非现场检查与监管角度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监督,是报表监督和指标管理,促成一个迅速、准确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信息系统。从综合意义上讲,银行监管是指银行监督与银行管理,包括对货币政策与银行法执行情况的监督、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银行准人与退出的全部运作过程。

  三、银行监管的理论溯源

  银行业监管的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的管制论,主要有“公共利益论”、“特殊利益论”、“社会选择论”、“经济监管论”等。

  公共利益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经济学家们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埋论。该理论认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监管被看成是政府用来改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手段。西方国家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人们迫切需要政府通过管制来改善自由市场的低效率和不稳定状态,并在CFP金融领域恢复公众对全国存款机构和货币的信心。该理论认为自由的市场机制不能带来资源的*3配置,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自由市场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经济过程,通过实施管制以纠正市场缺陷,避免市场破产。

  特殊利益论认为政府管制为被管者留下了“猫鼠追逐”的余地,从而仅仅保护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对整个社会并无助益。政府在实行管制的过程中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获”了。

  社会选择理论是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及政府管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否应该管制、对什么进行管制、如何管制等,都属于公共选择问题。管制制度作为产品,同样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但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则只能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来供给和安排,各种利益主体则是管制制度的需求者。管制者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园对管制的需求,它应该坚持独立性,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促进社会福利。

  经济监管论或监管经济学是目前较为确切的一种理论,它提出了可检验的假设和一系列合乎逻辑的推理。根据监管经济学的观点,之所以会存在监管的需求,是因为国家可以通过监管使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地位获得改善。企业可以从政府监管那里获得至少三个方面的利益:直接的货币补贴、控制竞争者的进入、获得影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定价能力。

  而监管的供应则来自于千方百计谋求当选的政治家,他们需要选票和资源。由于愿意接受监管的利益集团十分明白通过监管能够从政治家那里获得好处,因此,他们就愿意承担相应的成本。监管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产品。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CFP > 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