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考点解读: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如何

来源: 互联网 2016-08-18

  AFP考试考点解读: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如何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大致经过下列阶段:

  (1)*9阶段1949 -1952年

  这一阶段的汇率主要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相对物价水平来制定,并随着国内外相对物价的变动不断进行调整。

  (2)第二阶段1953 -1972年

  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实行计划体制,物价受国家控制,且长期稳定,而西方工业国家的物价迅速上升,因此对外贸易实行内部结算,官方汇率仅用于非贸易外汇的结算,从此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不再起调节作用。人民币官方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参照西方各国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逐渐同物价脱离。

  (3)第三阶段1973 -1980年

  这一时期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主要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为了避免受西方工业国家汇率波动的影响,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制定人民币汇率的方法上原则上采用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根据货币篮子平均汇率的变动情况来确定汇率。

  (4)第四阶段1981-1984年

  这一时期由于第三阶段实行贸易与非贸易单一汇率,造成出口亏损,严重地影响了出口的犷大。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奖出限入,促进企业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汇率制度。从1981年起,除保留官方汇率外,对外贸易实行内部结算汇率。内部结算汇率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一定四年不变,一直固定在2.80元的水平。官方汇率还是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5)第五阶段1985 -1991年4月

  这一时期由于第四阶段双重汇率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1980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地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规定,会员国可以实行多种汇率,但必须尽量缩短向单一汇率过渡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1985年1月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率。但同时对原来的官方汇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即从1984年7月的2. 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这之后又连续多次下调。汇率调整的依据是全国的出口换汇成本,由于1985年以后国内物价大幅度上涨,出口换汇成本迅速上升,使人民币汇率不断下跌。1981年政府允许开展外汇调剂业务,当时规定外汇调剂价格在官方汇率之上加10%。之后,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这期间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

  (6)第六阶段1991年4月-1993年底

  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凋剂价的变化。结果,1993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2%,出口仅增加4.4%,外贸出现逆差;外汇储备下降,外汇调剂价最低时1美元兑11-12元人民币,同时全国平均生活费用指数上升了10.5%。

  (7)第七阶段1994年以后

  ①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从1994年1月1日起,取消外汇调剂市场和人民币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新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

  *9,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行政当局直接制定和公布,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和调整。

  第二,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第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形成的汇率是统一的。

  ②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为了尽快、平稳地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改革的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在1996年宣布了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措施:

  1)1996年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从4月1日起正式实施,消除了若干经常项目下的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

  2)1996年5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消除了对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真实性后即可购汇。

  3)1996年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将外商CFP理财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并宣布将消涂尚存的少量汇兑限制,清理相关法律法规,于1996年年底乏前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提前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到1996年12月1日,这一改革目标已圆满实现。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CFP > 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