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人民日报》02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正确认识金融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为方便行文,下文统一用“关系”替代)的文章,文章详述了金融领域中发展、改革、稳定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金融稳定大于一切”的思想。
  《人民日报》中涉及经济宏观环境与政策的文章一直以来被外界认为是国家关于经济发声的主要窗口,而关系一文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为此次救市行为定了性。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很多文章由官方写作组产出,政府一直通过各类宣传工作传播其理念并引导社会思潮走向,而《人民日报》官方写作组的文章一直以来是重中之重。官方写作组笔名也往往代表了其代表的发声单位,比如“国平”就是国务院评论,“任仲平”是人重评的谐音,代表的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等等。
  关系一文署名“郭彦金”,业界普遍认为该文章出自国(郭)务院发展研(彦)究中心金(金)融研究所之手。眼下,一场刚刚淹没了所有人的股灾刚刚过去,虽然政府强制干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过于强硬的手腕也让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化方面的改革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金融改革要不要继续?救市意不意味着金融改革的倒退?金融市场化的大方向究竟会不会变?市场应不应该继续对国内金融环境保持信心?关系一文通过回答以上问题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文章指出,“在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下,政府出于稳定目的进行应急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履行监管职能的应有之义,不是越位,也没有出界。应急管理是特殊时期的特事特办,不能按照一般监督管理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应急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具有短期性质,但既不能理解为发展转向,更不能理解为改革倒退。发展的方向没有变,也不会变。改革的决心没有变,更不会变。对符合发展改革方向的应急管理措施,要逐步完善,并规范化、机制化,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措施要择机退出。”
  全文较长,我们只需要来看看其中的重点内容。
  “但总体来看,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发展空间巨大,改革任务繁重。相对于发达市场经济体金融业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言,我国现代金融业历史要短得多。不仅金融机构还处于发展过程中,金融管理也处于发展过程中。”
  国内金融历史比较短,没有经历过其他市场的积累与沉淀,比较年轻。同样的,金融监管也很年轻。
  “改革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手段,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金融发展。”
  不会因为股灾而放慢改革,也不会因为这次股灾而放弃创新。
  “如果金融稳定出了问题,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让长期不懈努力获得的金融发展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可以说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金融稳定同样高于一切,由此可见金融市场的基本发展逻辑是:在保证金融环境稳定的前提下,以改革谋求发展。
  “如果出现市场大幅波动和机构异常情况,必须果断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豫不决,延误战机。宁可高估困难,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下,政府出于稳定目的进行应急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履行监管职能的应有之义,不是越位,也没有出界。”
  强调政府救市行为的重大意义,同时否认了救市过早、过度的说法。
  “应急管理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具有短期性质,但既不能理解为发展转向,更不能理解为改革倒退。发展的方向没有变,也不会变。改革的决心没有变,更不会变。对符合发展改革方向的应急管理措施,要逐步完善,并规范化、机制化,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措施要择机退出。”
  将政府干预定性为应急管理,也就是游戏规则的临时改变。临时也就意味着中国金融改革不会倒退,金融发展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社会各界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
  要对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年轻宽容,不要想着追究责任。
  《人民日报》前一次发表文章谈论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是在两个月前的5月25日。当日02版看刊登了一篇题为《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的文章。将这两篇文章联系起来看,*9篇文章的主题基调为“防风险就是稳增长”,此次关系一文的基调是“金融稳定高于一切”。由此可见,目前国内金融环境仍然会在防止系统性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以改革促动发展。所以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救市等金融干预行为发生。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高顿网校资讯中心精彩推荐:

一图读懂栏目《财视绘》高顿网校原创精品文汇高顿网校精彩财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