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看养老金会计

来源: 高顿 2019-05-13
  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有关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进行规范。2006年2月新的会计准则首次在一个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一职工薪酬》是根据中国现行的职工薪酬有关政策、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实际做法,在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一雇员福利》(简称IFRS19,下同)基础上起草的,所以我国《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尽管如此,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基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下的产物,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社会环境状况,使得《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与IFRS19相比,仍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
  一、《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与《雇员福利》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
  (一)名称的差异
  1员工名称不同
  IFRS19将企业员工定名为雇员,我国企业将员工称为职工而非雇员。
  2福利名称相同,但含义不同
  IFRS19准则名称为《雇员福利》,而我国会计准则《职工薪酬》中所涉及的职工福利内容却与IFRS19有着明显的差异。
  根据IFRS19第7条对雇员福利所下的定义:“雇员福利,指企业为换取雇员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可见IFRS19中的福利定义是宽泛的,包括了各种形式的职工报酬。而我国《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中的职工福利特指企业职工的福利费,它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单位医务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等。显然,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职工福利不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养老保险等,所以职工福利仅属于企业职工报酬的一部分。可见,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职工福利相比较国际会计准则来讲,“福利”是一个十分狭义的概念。
  (二)养老金会计差异
  所谓养老金,是企业职工退休以后所获取的收入,也称退休金,它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或分次支付。企业员工退休领取的养老金是以其在职时提供的服务为依据,所以,养老金的根本性质是递延工资。
  当今,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会计核算也逐渐趋于成熟。但是,由于会计服务于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会计完善的程度。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从1984年开始,但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保障体系涉及面广,究竟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具体措施也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予以完善。因此我国新颁布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中,对养老金会计应涉及的内容几乎为空白,只打了“擦边球”,即只对企业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的缴纳做了硬性的缴纳规定,仅此而已。
  而IFRS19的《雇员福利》,养老金会计的内容居准则的中心部分,《雇员福利》准则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养老金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可以说养老金会计是我国《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与IFRS19《雇员福利》存在的最大差异。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养老金会计
  (一)养老金会计的特征
  由于养老金会计的复杂性,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呈现出与一般会计处理具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基本特征。
  1递延确认
  递延确认是指对某些与养老金相关的事项予以递延确认。企业的养老金给付义务和养老金资产经常会发生变动,这些变动并不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的,它应以系统的方法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予以分摊。
  2净额反映
  净额反映是指养老金成本以净额反映。企业的养老金成本包括很多方面,诸如职工的服务成本、利息成本、养老基金资产的预期报酬、未确认养老金净损益的摊销等等,这些成本内容,发生的借贷方向不同,数额各有差异,但最终是以净额反映养老金成本。
  3互相抵消
  互相抵消是指有关资产负债互相抵消,即企业所确认的养老基金资产与养老金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加以抵消,以净额列示。
  (二)养老金会计的基本要素
  1精算假设
  精算假设是指为计算养老金成本,对影响养老金成本的未来事项发生情况进行的估计。养老金会计处理中最复杂的工作是精算。通常,这项工作由精算师来完成。精算师根据合理的精算假设,如职工死亡率、未来工资水平、提前退休比率、养老基金资产的报酬率、养老金给付义务的折现率等,计算出企业的养老金成本和各种给付义务,最后提出精算报告,企业根据精算报告,最终进行会计处理。
  2企业的养老金债务
  企业的养老金债务是职工在职期间提供服务,企业按照养老金计划的规定,应于职工退休时支付的一种酬劳债务。企业的养老金债务包括三种:(1)预计养老金债务;(2)累计养老金债务;(3)既得养老金债务。
  3养老基金资产
  养老基金资产是指由企业按养老金计划的规定缴存给信托机构,并由信托机构进行营运管理,用以支付未来养老金义务的全部资产。养老基金资产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应用养老基金进行的投资,如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二是在养老基金营运中自用的资产部分,如房屋、办公设备等。
  4企业养老金成本
  养老金成本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服务成本、利息费用、养老基金资产的预计报酬、前期服务成本的摊销额和养老金损益的摊销额。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将养老金成本于职工提供服务的当期而不是退休后确认。
  (三)养老金的会计处理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雇员福利》的规定,养老金(即退休福利)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
  1设定提存计划
  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向信托机构缴存金额是确定的,但不承担缴存金额之外的任何义务,尤其
  不对未来的金额做出保证。而职工将来收到的养老金金额则是不确定的,职工最终的养老金福利仅仅取决于向职工账户的缴存金额和缴存金额的投资收益。因此,在设定缴存计划下,与养老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如通货膨胀、生活费的上升、死亡年龄的推迟等风险)一律由职工承担。
  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其基本会计处理如下:
  借:养老金费用(设定缴存的养老金)
  贷:银行存款(实际缴纳数)
  负债(尚未缴纳数)
  2设定收益计划
  与设定提存计划不同,设定收益计划下,企业仍需要向信托机构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通过设定收益计划向员工承诺终生向其支付退休金。在设定收益计划下,与基金资产有关的风险由企业承担,而员工可以无风险地获得一定的养老金。
  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1)如何计量由退休金产生的义务,即养老金债务的计量;(2)企业养老基金资产如何计量;(3)如何确定每年的养老金费用成本;(4)养老金损益的摊销(即损益平衡机制);(5)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项目。
  在设定收益计划会计处理中,养老金债务的计量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核算环节。企业养老金债务与精算现值有关,养老金债务进行计量时,应首先计算企业享有退休金的员工估计未来需要支付的总金额,然后根据其距退休的年限进行折现,最后将其分摊到该员工工作的各会计期间。例如:甲公司根据养老金收益计划,即职工每工作一年,便可以在其退休后按年领取职工退休前5年平均年薪的2%;假设某职工已经在甲公司工作了10年,预计他还会为公司工作20年后才退休;预计该职工前5年的年平均工资为200000元,假设该职工退休20年后死亡。试计算该职工工作的第10年年末甲公司对该职工的预计养老金债务(假设该职工在职和退休期间的折现率分别为10%和8%)。
  分析如下:在第10年末,该职工应在将来享有的年养老金为:
  (200000×2%)×10=40000(元)
  该职工在退休时应享有的养老金的现值为:
  40000×(P/A,20,8%)=40000×9.818147=392725.88(元)
  该职工享有的养老金在该职工工作第10年末的现值为:
  392725.88×(P/F,20,10%)=392725.88×0.148644=58376.35(元)
  对于养老基金资产(WRS19中称之为计划资产),如前所述,它是企业按照计划的约定,拨存于养老基金托管机构管理和投资运营,用来支付养老金的全部资产。该基金资产必须在法律上独立,即使企业破产时,也不能将其资产支付给该企业的债权人;养老基金资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
  养老金费用成本,主要包括当期服务成本、利息费用(成本)、养老基金资产(计划资产)的回报和有关养老金损益的摊销等。其中,当期服务成本也是正常成本,是指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当期服务应获得的养老金福利,贴现为当期期末现值的成本,该数据的计算是由精算师计算报告;利息费用(成本)是指期初预计养老金负债随时间推移所产生的利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已经同意借给本公司资金(通过递延一些报酬),等到他们退休时再收回,对于所有的负债,在借债期都会产生利息,因而每年养老金增加的金额中有一部分就是该养老金负债的内含利息。
  养老金损益(损益平衡机制)是指因实际情况与精算假设不同或修正精算假设而产生的精算损益。养老金损益主要包括预计养老金负债损益和养老金资产损益。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养老金损益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直线法(在职工平均剩余服务年限内摊销)和走廊法(损益超过一定幅度后才摊销)进行摊销。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财务培训资讯 > 财务人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