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腾讯的发展史和我对移动互联网的一些思考。
  上个月,腾讯刚刚过了15周岁生日。我们是在11月11日创立的,虽然这天现在被阿里巴巴做成了“网购节“,其实也是我们腾讯的生日,是”光棍节“——因为,我们几个创始人当初都是光棍(台下笑声)。说实话,讲不清楚当初算哪一天成立的,我们10月底就开始跑工商注册,到11月开始稳定下来,所以就选择了11月11日作为司庆日。
  腾讯发展简史
  腾讯在98年11月成立,我们仅仅研发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在99年2月份推出了大家所熟悉的QQ,当时还叫OICQ。其实公司当时很小,我们也并没有说一开始就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只是作为一个投标项目。那时候就几个人几条枪,包括创始人中有些还是兼职过来干活的,真正全职的就三个人,所以那时候什么项目都做,网页制作、帮别人做系统工程等等,比如帮寻呼台、帮移动通讯公司做互联网寻呼短信的接口,纯粹是卖苦力和卖解决方案——QQ也是当时的一个解决方案之一,我们并没有想到自己运营,也没有钱去运营。
  那时候注册资金就100万人民币,而且还是分两次到账,一次只有50万,钱不够了,大家再掏腰包,最后凑了100万。所以,那时候其实是很苦的,也不可能花钱去投资一个没有盈利的互联网项目。QQ是我们在竞标失败最后砸在自己手上的一个产物,当时很多竞争对手实力比我们强,结果我们白跑了一趟,输掉了。
  但为了证明我们的产品是好的,为了演示给风险投资看,必须要上线,所以我们99年2月正式上线,那时候每天用户增长非常慢,一天几十个,但风险投资说你的用户要到30000我们再考虑要不要投资。我们评估了一下,估计要到一年后,真这样公司早就死掉了,于是我们就暂时放弃了那家风投,但还是要找其他投资。深圳最可怜的地方就是当时风险投资都在北京,深圳碰不到人。在高交会的时候才接触到一些投资公司,最后是IDG和盈科携手壮胆投进了我们公司,我们有了*9笔钱可以买服务器,在这之前服务器是买不起的。
  虽然有了*9笔资金,我们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还没有找到一个具体的发展模式。2001年起,我们开始考虑如何与移动通信结合,与手机短信如何互通,在这之前全世界还没有过手机和电脑之间的联通,这在当时是很酷的一件事,于是,我们做了移动QQ,挖到了*9桶金。那时候,移动梦网还没有开始,我们就帮它们在每个省,每个市去搭建这样的网络,能够把短信和QQ互通起来。移动梦网的建立让我们找到了盈利模式,我们可以和移动运营商结账,当时的价格是一个用户5块钱,我们和运营商分账。有了这一笔收入后,2001年6月公司也开始盈利。
  之后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做门户和游戏,我们从一个完全的外行开始学习专业,慢慢变成内行,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在香港主板上市。当时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选择纳斯达克上市,我们选择香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达到了香港主板的要求,即连续三年盈利,而纳斯达克上市要求更低。我们考虑由于我们的用户都是在中国本土,希望使用我们的投资者来投资,和投资者近一点,所以选择香港。还有个原因我们看重慢慢的稳健的成长,由于当时公司还小,上市估值不算融资才8亿美金,加融资才2亿美金,整个也才10亿的规模,我的想法是也许我们可以成为香港高科技股的龙头,而今天梦想也实现了。
  之后,我们很多业务都获得了迅猛发展,最近两三年我们最显著的成绩是转向移动互联网平台,主要产品就是我们的微信。想想也非常惊险,如果不是微信,我们也许很难取得优势。我在很多场合说,微信的诞生和发展有很多的故事,看起来偶然的产品也有很多必然性,因为我们看到了潮流的转变。过去十几年都是PC互联网的时代,突然间苹果,安卓在手机上崛起,人们应用手机的时间超过了在PC端的时间。去年第三季度开始,手机端流量已经超过了PC端,到今年已经过了一年,这个差距越来越明显,是大势所趋。这对于所有互联网公司战略和组织架构以及对传统产业冲击越来越明显,因为相比电脑,手机的线上线下结合更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这是我们现在工作的重点。
  为了应对这个变化,我们2012年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包括今年初还有第二轮,第三轮的架构调整,都是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因为在以前PC和手机完全分开,以前我们和PC有关的所有部门是没有无线研发的配置,而是专门有一个部门负责无线的研发,但现在发现不行了,距离太远跟不上发展,所以现在要求每个产品有无线研发能力,这里面就涉及到组织架构,团队,领导汇报关系等,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们庆幸的是已经调整结束。但后悔为什么不更早一年调整?所以我们现在也在补课,我们的反应为什么这么慢,造成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浪费。
  目前,我们除了移动化之外,还关注国际化战略和开放战略。
  微信是腾讯多次尝试国际化之后的新利器,在海外,微信增长的非常迅猛,在国内和国外的比例是2:1,海外增长占了1/3,还是增速比较高的。可以说,微信是*9个走出国门的服务,因为过去基本上都是制造业。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困难不少,国外很多地方对中国的服务和信息安全戴着有色眼镜,比如:某个国家的政府让我们符合该国信息安全的诉求,还有另一个国家的竞争对手说我们的地图有问题,其实我们用的是谷歌的地图。
  说下我们的开放平台,三年前开始做,最开始在PC,现在在微信上也开始做,我们给到的开发者的分成到今年总共已经超过50亿,光2013年一年就达到30亿,注册开发者达到80万,第三方应用提交超过40万。我们帮助开发者赚到了钱,我们的生态更丰富了,这是一个双赢的思维,希望让开放平台连接更多的企业和用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为什么我最近一直在讲移动互联网?我想很多朋友也特别关注。因为移动互联网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手机或者PC。智能手机有摄像头、麦克风、传感器、定位功能,已经成了人类器官的延伸,所以,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它的使用时长、流量会比PC有10倍以上的增长。
  从统计看,中国互联网已经是全球网民数量*9的国家,比美国多很多,手机上网流量已经超过了电脑。我们从网民的联网时间来看,在传统PC时代,全球每个网民平均联网时间是2.8小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睡觉你一直都是联网的,虽然你不会一直看手机,但你可以收到消息,在几秒内可以查看。
  微信为什么成为手机的*9大窗口?就是因为它的使用频次特别高,每几分钟就有信息进来,需要看,或者是在碎片的时间,比如等电梯、等车、洗手间都会使用,临睡前或者起床你都会打开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和你相关或者感兴趣的信息。总的联网时间大概是PC的4倍,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另一个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日渐成型,移动互联网到来,让我们这样做了10几年的公司要重新考虑,比如游戏怎么做,支付怎么做,广告怎么做?这些和传统的互联网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手机游戏,韩国的一家手机游戏公司,我们进行了投资,它的商用化更快。全球几大做类似微信的互联网公司也都采用了和微信植入手机游戏相同的商业模式,这个是一个清晰的路子。
  另外是广告,手机广告是最有想象力的,和传统的PC也不同,比如像Facebook,从上市后冲到1000亿美金后又回落到500亿美金,业界对其*5的担心是它能不能把PC上的广告收入转化到手机上。谷歌也同样的问题,因为用户在搜索过程中,PC屏幕右边出现广告,但手机上没有右边栏,手机只能在上下,空间是有限的,而且手机上跳出一个新网页,用户体验也很差。对方网站是否适应手机屏幕,点击后是否能顺利下单,都是问题。有统计如果把PC流量平移到手机去,可商用化的程度只有PC端的1/7,这样的话过去的收入已经减少很多,更不要讲新的收入。但好处是总体的流量会增长,可以采用薄利多销。最近我们看到谷歌和Facebook移动端的收入分别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20%和50%,投资者才慢慢感觉到利好,移动端收入比例的增加使这些公司逐渐适应了这个变化,Facebook市值也慢慢上升到1000亿以上。
  O2O也是一样,像携程、团购,目前手机端下单已经超过60%。比如说团购,我问过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以前要吃饭团购的话是在几个小时前下单,现在是1个小时,就是在出门在路上的时候用户做选择,下单然后去餐厅。
  我相信未来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琢磨,更让传统行业兴奋的是移动互联网有类似于微信公众账号这样的形式来连接企业和用户,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看怎么基于这个平台拥抱移动互联网,看怎么在这个平台下让企业走的更快、更领先。
  比如,“二维码”扫码我在两年多前就开始对外讲,微信扫码也慢慢成为热潮,这个东西产生的很早,但一直到移动互联网出现微信内置这一功能后用户才意识到这一点。比如在一个商场里你看到一个喜爱的品牌店,你就可以通过扫码获得商户的信息,和商家进行多媒体的互动,甚至可以直接微信支付,这个体验是非常流畅的。我们在PC端支付手段是用Q币,但是在移动端这个途径是走不大通的,所以我们在移动端必须要建立一个消费者付费的体系。
  再如手机支付。腾讯70%多是增值服务,每年300多亿,每天一个亿的收入,是我们一块钱,几块钱从用户手上收上来的。在过去银行卡还不普及的情况下,支付是非常艰难的。而线上支付、特别是手机支付,比如只扣1个百分点,用户把银行卡的钱直接转给我们,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渠道成本。希望未来这种模式能成为主流,对企业渠道成本最低,对用户体验也更好。这会和中国网民的银行卡普及息息相关,现在看这已经到了一个爆发期。
  还比如,最近我们和小米在手机端微信做了一个专场,15万台小米手机在10分钟被一抢而空,我当时去尝试抢,时间晚了都抢不到。这也证明了互联网微信对“头部”产品发售的一个优势。希望下一步在万科搞一个在微信上直接卖个房子,可能也会很火爆,前提是这个产品一定要很好,一般的产品我们也不会放到上面(台下笑声)。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
  讲到这里,我再特别谈一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
  我最近一直在谈传统行业,讲话时特别尊重传统行业,但绝对不是恭维传统行业。我们也不是故意的,是由衷感到,只有敬重才能共同发展。
  我的思考是,互联网不是新经济新领域独有的东西,我觉得最终它会像蒸汽机、电力等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可以给所有的行业应用的工具。你有了蒸汽机,电力各行各业都可以做,互联网会在各行各业焕发生机。所以我们很多的产品包括微信其实是在做一个连接器,人和人,设备和设备,服务和服务,人和设备,人和服务都应该有一个智能的连接。我们想做最底层,上面由传统行业自己搭载自己的逻辑,来应用在自己的领域,这里面的空间是无穷的,也是我们做不了的。每一行都很深,需要各行各业用起来,才能发挥移动互联网的*5威力。同时互联网的思想也影响了很多人,用口碑营销,粉丝文化创造出一线互联网化的产品,比如小米、特斯拉、海底捞都是有互联网的思想,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口碑,这是未来要注重的。
  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最终也会成为“传统行业“,像水和电一样,但是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和其他行业的结合能够爆发出巨大的潜能,相信万科会继续领跑。
  腾讯活动现场交流实录
  问:腾讯如何看未来住宅领域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和方向?
  答:具体来说,互联网与住宅怎么结合,我可能不是太合适来说,因为我对房地产不够内行。但有一点,万科已经在做,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住宅,包括重视用户体验,围绕体验进行创新。比如,把万科物业搞好,在社区的周边引入*4的店铺,提供最丰富的社区服务。这和我们的开放平台内涵差不多。
  站在一个用户角度,我想,所谓与互联网结合,我想在某个程度上也涉及到小区的智慧与连接,是不是小区内的所有楼宇、物业都可以网络连接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解决在小区的一切问题,建造真正的智慧小区?也许万科可以用互联网的手段加强社会内邻区的沟通。当然,在房地产营销方面,用到移动互联网较多,万科也可以多尝试。
  问:微信据说是内部几个团队PK出来的,这个机制会产生较大损耗,如何看待?如何看待微信与QQ两者的关系?
  答:适度的内部竞争可以催生创新,这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但这是值得的,这个有点像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的优势。如果有没有适度的损耗,就不可能出现创新,只有竞争,才能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
  同时,微信与QQ也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可以相互促进,也会越来越有自己的特色。微信是纯移动的产品,而QQ是PC与移动一体化的产品,各有侧重。
  问:业界不少人称腾讯是创新杀手和模仿达人,腾讯对于IT创新有何看法?
  答:有人进入一个行业,你稍后也进入这个行业,这不叫抄袭,万科也不是*9家做房地产的企业。同样是盖房子的,我相信万科一定有信心,在房地产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我们无法把大家都盖房子叫做互相抄袭。
  如果只是抄袭和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创新,一定是战胜不了竞争对手的。QQ和微信都有很多创新,比如朋友圈,公众号,都是以前没有过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在大家做同样的事情时,你依然比别人出色,你是否依然有自己足够多的创新能力。
  创新来自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用户创造了价值,才是有意义的创新。同时,每个企业都要经历从学生到自我研究乃至创新的过程,否则就是拔苗助长。
  问:腾讯是否处于行业垄断地位?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的设立,是否有利于行业,还是只有利于腾讯加强控制?
  答:IT行业,特别互联网领域是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竞争的行业,用户拥有完全自主选择权,随时可以离开,零成本转投其他产品,没有一家企业可以高枕无忧,其实不存在垄断。诺基亚在*6时达到2000亿美元的市值,现在只剩下70亿美元卖给微软,黑莓也一度如日中天,市值高达600亿美元,现在40亿美元还卖不掉。微软的Windows一度是无可撼动,现在挑战也很大,这些都是IT行业的特点。
  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是腾讯推出开放平台时设立的,主要用于扶持合作伙伴。对于一个平台来说,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帮助合作伙伴。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