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准则

来源: 高顿 2017-03-24

  国际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准则(一)

  2006 年9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第157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157)《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s),以统一在各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不同的公允价值定义和有限而分散的指南。FAS 157 统一的计量框架和充分的公允价值披露对提高财务报表质量以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具有积极意义。

  而就在FAS 157 正式实施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公允价值会计产生强烈冲击。 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迅速升级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并波及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存废的论战。有两种直接对立的观点:

  1、欧美政界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猛烈抨击,将危机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公允价值。他们指出,当次债产品的公允价值大幅下跌时,金融机构必须依照会计准则确认这些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造成投资者心理恐慌抛售股票,从而使公允价值进一步下跌。公允价值会计正是以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造成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加深了金融危机。因此,他们建议废除或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2008 年10 月4 日,美国通过了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建议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10 月8日,欧盟金融监管机构高层表示,欧盟市场监管者应允许银行立即停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

  2、会计界针锋相对地指出,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责难完全是寻找替罪羊的一种伎俩,通过转移公众视线,给自己激进的放贷政策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开脱罪责。FASB 主席赫兹(Robert Herz)和FASB 紧急问题任务小组主席戈登(Russell Golden)指出,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向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符合投资者的利益,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指责明显置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于不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特迪爵士(Sir David Tweedie)认为,公允价值是一个计量层面的问题,它跟随市场而不是在领导市场,其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只有将金融机构的亏损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使投资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遏制恐慌,恢复市场信心;金融界如果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就不能一味对公允价值会计横加指责。代表信息使用者的财务分析师协会(ICFA)旗帜鲜明地声明支持公允价值会计,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以实时的方式让投资者了解了金融危机的动态、规模和影响。

  金融危机后,对FAS 157的意义如下:

  *9,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说是公允价值会计造成了“恶性循环”,那么在尚未实施公允价值会计的年代里爆发的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尽管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是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重点,但并非*10领域,停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整个会计体系产生何种影响?无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恰好就是向投资者实时地反映这一价值变动。因此,公允价值会计是揭开金融危机“面纱”的功臣!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往往超前于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准则的滞后性不可避免。挽救金融危机的重点应当是管制缺乏约束、花样繁多的金融创新,希望通过停用公允价值会计而遏制危机的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

  第二,公允价值会计仍然需要完善。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从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获取的*9层级(hierarchy)信息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a1证据,也*2可操作性,但现行市价并不是发现公允价值的*10途径。作为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对价值进行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的各种属性的总称。从会计师的角度来看,一旦流动性缺失,市场价格可能不再公允,此时会计师只能借助估价模型等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应正确理解和利用公允价值信息以服务于决策,透过报表区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承担风险的方式及大小,同时区分不同活动的盈利结构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及对公司价值成长的贡献。

  结论: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确实有较大的影响,但不应停止摒弃,应予以修改、改进,不使用公允价值是一种退步。

  国际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二)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撼动了华尔街金融巨头的生存根基,也在国际范围内点燃了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废的激烈论战。

  两种直接对立的观点:

  1、这场论战大致始于2008年3月。*8对会计界发难的是在危机中遭受重创的跨国金融巨头。它们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下,按公允价值对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抵押债务权证(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在账面上确认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误导了投资者,诱使它们恐慌性地抛售相关金融机构的股票。这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的高管层不惜代价降低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暴露头寸,结果导致本已脆弱不堪的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市场濒临崩溃,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最终引发金融产品螺旋式的价格下跌浪潮。它们声称,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和顺周期效应在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为此,以花旗、美林、瑞银、百士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会计,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夸大了次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实际损失,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停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

  2、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则认为,金融巨头抨击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无非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为自己的过度投机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寻找替罪羊。会计界认为,是金融机构放松信贷标准、毫无节制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容易滋生道德风险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这场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而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揭示出这些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风险。

  这次经济危机对FAS157的意义:

  此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公允价值准则的一些缺陷。我们不妨以FASB在2006

  年9月颁布、2007年11月起实施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简称FAS157)为例加以分析。FAS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并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按公开报价计量的公允价值、按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按不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9、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采用市场法确定,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采用收益现值法或重置成本法计量且要求信息详细披露。FASB给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中包含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计量所涉及的资产或负债均存在着一个有序的交易市场。但金融危机表明,这一假设并非总是成立。对于需要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估值的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而言,如果仅仅依赖于一个简单的假设条件进行计算,其结果往往会“谬以千里”。这也是此次金融危机高顿允价值准则暴露出的软肋之一。

  FAS157存在的另一个重大缺陷是要求金融机构确认因自身信用等级变动对其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如果金融机构因经营改善导致信用等级提高,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增加,必须确认为一项损失。反之,如果金融机构因经营恶化导致信用等级的下降,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减少,则必须确认为一项利得。若不尽快修改FAS157这一显而易见的缺陷,金融机构被扭曲的经营业绩报告将严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这种因经营好转蒙受损失、因经营恶化反而可以确认利得的会计方法显然有悖正常的商业逻辑,也容易误导广大投资者。

  结论:

  金融风暴过后,天更高远明澈,公允价值更重要。痛定思痛后,G20 峰会、FSB 等组织倡导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准则。FASB、IASB 和IAASB 立即采取了一系列修订完善会计审计准则的行动。为了完善 FAS 157 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FASB 发布了4 项立场公告(FASB StaffPosition,FSP)。2008 年2 月14 日,FASB 发布FSP-FAS 157-1,宣布撤销FAS 13 和其他会计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为目的的租赁分类和计量在FAS 157 中的应用;同日,FASB 发布FSP-FAS 157-2,推迟非金融资产和负债适用FAS 157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间,使FASB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实施FAS 157 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2008 年10 月10 日,FASB 发布FSP-FAS 157-3《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强调确定公允价值不能简单依赖市场交易价格,公司需要更多地通过对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判断,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定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2009 年4 月9 日,FASB 发布FSP-FAS 157-4,充分肯定FAS 157 中的公允价值定义,要求首先判断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及活跃程度是否显著下降以确定市场是否活跃,然后选择该金融工具在无序市场中应适用的公允价值估价技术。

  FASB 完善FAS 157 的另一项措施是会计准则更新(Accounting Standards Update,ASU)。2009 年8 月,FASB 发布ASU《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指出,在许多情况下,负债可能由于合同条款和法规的限制而缺乏可观测的市场信息,因此,在计量公允价值的过程中,主体既可以使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负债作为资产交易)的公开报价,也可以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2009 年8 月28 日,FASB 发布《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中需要披露以下内容:对第三层级信息进行合理调整的影响,如果有重大调整,应披露这一调整的事实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总计影响;*9层级和第二层级之间的转换,并披露重大转换的影响金额和原因;第三层级的重大不可观测信息,包括购买、销售等提供的计算基础;估价使用的信息和估价技术。

  国际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准则(三)

  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正值 FAS 157 进入实施阶段后,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迅速升级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并波及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存废的论战。

  有两种观点:欧美政界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猛烈抨击,将危机的罪魁祸首归咎于公允价值。 他们指出,当次债产品的公允价值大幅下跌时,金融机构必须依照会计准则确认这些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巨额损失,造成投资者心理恐慌抛售股票,从而使公允价值进一步下跌。公允价值会计正是以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造成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加深了金融危机。因此,他们建议废除或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2008 年10 月4 日,美国通过了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建议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10 月8日,欧盟金融监管机构高层表示,欧盟市场监管者应允许银行立即停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 会计界针锋相对地指出,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责难完全是寻找替罪羊的一种伎俩,通过转移公众视线,给自己激进的放贷政策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开脱罪责。FASB 主席赫兹(Robert Herz)和FASB 紧急问题任务小组主席戈登(Russell Golden)指出,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向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符合投资者的利益,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指责明显置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于不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特迪爵士(Sir David Tweedie)认为,公允价值是一个计量层面的问题,它跟随市场而不是在领导市场,其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只有将金融机构的亏损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使投资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遏制恐慌,恢复市场信心;金融界如果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就不能一味对公允价值会计横加指责。代表信息使用者的财务分析师协会(ICFA)旗帜鲜明地声明支持公允价值会计,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以实时的方式让投资者了解了金融危机的动态、规模和影响。

  意义:

  促进了会计理论的改进:新的会计准则修改内容主要包括:

  1 FSP FAS 157-E

  对于原有的FSP 157进行了修改,加入了首先对持有资产进行交易流动性的评估后再按不同情况进行估价的条款。如果该资产被认定为并非“有序交易”的资产,则可以按照模型而非市场价格来定价。然后每季度公布这部分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将变动归入“非暂时性减计”(Other-than-temporary Impairment,以下简称OTI'I)。

  2 FSP FAS 115-A,124-A,and EITF 99—20-B

  这些会计准则的修改放松了对OTrI损失减计的要求,首先金融机构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将资产归入“持有到期类”,而且除了确实损失需计人损益表外,其他损益可以多年摊销入“其他综合收入”(Other—Comprehensive-Income,以下简称OCI)进行减计。

  3 FSP FAS 107-A

  将公允价值变动的披露周期从每年改为每个季度。

  结论:

  由于受到政治的压力,美国财会标准委员会(FASB)决定,放宽公允价值计价准则,给予金融机构在资产计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不久以后,SEC 对此进行了拨乱反正

  应美国《2008 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的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法案通过后完成了对相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研究,于2008 年10 月30 日向国会递交了《基于2008年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133 条的报告和建议:对市值会计的研究》。该研究报告总结了在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现存的做法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修改建议。 *9,暂停 FAS 157 是不明智的 FAS 157 只是统一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并提供了扩展的披露,并没有对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任何新的要求。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允价值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相关信息,无故终止这些准则会打击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导致额外的金融不稳定性。而且,现存的会计准则只要求很少一部分衍生工具和投资以市值会计进行处理,一些非交易性投资和衍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中要求以公允价值披露,除非这些资产被销售了或确定发生了减值,其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收益表中是不确认的。从大多数倒闭的银行来看,因运用公允价值而计量的损失对于银行的资产并没有重大的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并不是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第二,改进现有公允价值会计

  SEC 认为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进现有公允价值会计实务,尤其是与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相关的估计。这些措施包括:对于非流动和非活跃市场中确定公允价值提供额外的应用指南;加强现有财务报表高顿允价值披露的要求;通过教育培训方面的努力以提高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水平;调查公允价值计量对流动性的影响,包括对额外的应用和披露指南的合理性调查;评价在计量负债时考虑公司自身的违约风险是否为投资者提供了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评价现有会计实务是否提供了足够的透明度。

  第三,优化应用指南以促进合理的职业判断

  SEC 认为,SEC 和美国公众种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考虑公允价值计量中与运用职业判断相关的报表规则是否恰当是可取的。研究显示,资产的估价并非单纯依赖公开市场报价,以公允价值披露的资产中,近85%属于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信息,这种估计过程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基于不确定性估计未来事项的预期使会计师面临挑战。在会计、审计和监管中运用职业判断,增加了对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的关注,也增加了公允价值估计的使用,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实施职业判断的相关应用指南也应与之同步。

  第四,继续制订会计准则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SEC 建议发展公认会计原则(GAAP)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他们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尽管对于其他信息使用者来说,基于GAAP 编制的财务报告无疑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但不应当以牺牲投资者需求为代价建立或修改GAAP 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需求。同时,SEC 认为应采取更多规范的措施以识别和解决现有会计准则在实务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会计准则的制定要吸收各个利益团体的信息和反馈,但不能使任何特殊团体的利益超越投资者的需求,这是稳定投资者信心的关键。

 


免费索取会计准则课程大纲

 中国会计准则*7调整及实务应用 IFRSs*7调整与实务应用
 新会计准则难点梳理与实战应用 美国准则、国际准则与中国准则比较
 新会计准则深度培训-如何有效运用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合并报表实务操作与难点解析 新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比较

38571

微信扫一扫,分享财务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财务培训资讯 > 财务人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