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来源:
高顿
2017-04-2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提高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立足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对比,阐述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对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的重大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1.会计理念的改变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估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企业的实际价值,提升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首先,新会计准则树立了“全面收益”的观念。“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是指某一个体在报告期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增减的程度和途径。全面收益既包括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又包括企业未实现的收益。“全面收益观”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体现在报表结构的改变。新准则报表结构是在原准则基础上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原利润分配表的内容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得到了全面反映,报表结构由“三表一注一说明”变为“四表一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过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的主体权益变动,反映了当期主体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代表了当期主体活动形成的总收益和总费用,包括那些直接计入权益的部分(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往,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多地关注利润表中“利润”的数量的分析,关注的是过去产生的收益,没有更多地去关注未来“收益”以及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质量的分析。而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体系的设计如果片面侧重于利润表,容易为一些企业追短期利益留下托词和利润操纵空间,具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财务丑闻启示我们,会计信息失真或者缺乏实际用途,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也会引起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和浪费。新准则全面收益概念实现了会计收益观念的两大转变:一是财务目标开始在“受托责任观”的基础上引入“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信息不仅注重可靠性,而且更加重视相关性,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二是收益计量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重大转变,在利润表观下,应分别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收益=收入―费用”计算确定收益的金额;而在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强调以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强化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质量分析的要求。
其次,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经济实体理论。我国原《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编制合并报表是根据母公司理论编制的,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只将具有实质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在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既不属于负债,也不属于权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本期收益”项目在合并净利润中扣除。从股权估值的角度看,不可避免造成净资产数字对企业集团股权价值的低估;事实上,公司(母公司)虽然仅持有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并不在法律意义上拥有子公司的部分资产,但通过行使控制权,母公司有权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资产和经营、财务决策。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经济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须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即使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在所有者权益类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利润表中,企业应当在净利润项目之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的损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即合并净利润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采用实体理论编制的合并报表的净资产价值既反映了公司(母公司)在法律上拥有的经济资源,又反映了控制权下拥有的价值,从而可正确评估公司(母公司)股权价值,这更适合于集团内部管理人员对会计报表的需要,适合于整个企业集团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新会计准则理念的改变对我国的财务报告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息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于提高投资和信贷决策的有效性,降低资金成本,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质量。
2.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提高相关性和可预测性
企业能否恰当地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于确认一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损益(包括利得与损失)的关系很大。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的选择与持续经营假设有着直接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在现代动荡的经济社会中随时面临着瓦解的境地,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为了解决“相关性与可靠性”和“成本与公允价值”两大矛盾的冲突,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相对国际会计准则来说,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程度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仍然有一定的保留。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且在财务报表列报方面都体现了公允列报的要求。
由于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条件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而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正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是他们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充分吸收市场价格中蕴涵的信息,能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更确切地披露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意义深远。新会计准则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导,同时引入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除继续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确保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外,还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遵循公允列报的要求,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更加关注未来现金流量对资产价值的影响,使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决策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价值相关的信息,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预测。新会计准则高顿允价值的运用,也说明我国在会计目标问题上以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己任的受托责任观,开始让位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的决策有用观。这种转变是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基础设施作用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很可能成为企业人为调整利润的工具,因此,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的同时,又将大大降低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贸易、投资、金融一体化的扩展趋势。对全球各国各地区(尤其是资本市场)财务信息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顺应了世界经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趋同。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将大大提高A股公司的会计信息与中国香港市场及美国、欧洲等境外市场的可比性,更有利于分析人员进行估值比较。当然,新的会计准则只是反映公司价值的“一面清晰度更高的镜子”,其本身不会增加公司价值,但能促使投资者去更好地发现公司内在价值。
可比性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股票估值这样一个技术领域,而且还会降低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的成本,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也会降低境外战略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障碍。因此,会计准则的趋同,能减少相互之间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的隔阂,必将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获得国际认可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全面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注重经济实质和成本效益原则
新准则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和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方面,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一步趋同,允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其所占用的借款资金的相应借款费用也可以予以资本化。另外,可以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再限定于由专门借款产生的,一般借款如被用于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也应当资本化。上述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新准则施行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将减少借款费用资本化当期的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而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以及资本化支出较大的公司的损益可能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使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具有更强的配比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及固定资产弃置费允许资本化等也强调了成本和效益的配比原则。企业的研发能力既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现行准则对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一规定虽然比较符合谨慎性原则,但不太符合资产确认的原则,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新准则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这一政策将大大改善那些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或者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水平,高新技术等企业由于研究开发费用较大,执行新准则后,由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将增加,期间费用大大减少,当期利润有较明显的提高,更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另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商业实质会计处理原则,并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再如,新准则规定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的存在为基础,凡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同时,准则排除了比例合并方法,要求业务与母公司差异较大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些都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4体现。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更能促进财务报告信息的透明度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原16个具体准则扩展到38个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新增加了8项报告和披露准则。首先,新准则改变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明确要求每股收益应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规范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和披露,其中,稀释每股收益的列报和披露保证了复杂资本结构的上市公司所列报的每股收益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大了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的责任,也为其他信息使用者各项决策提供更有效的财务指标;其次,新准则规范了《分部报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分别根据业务的性质披露业务分部报告和地区分部报告,并将其中的一种分部报告方式作为主要报告形式,另一种分部报告方式作为次要报告形式,这样,投资者将可以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更容易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在建立盈利预测模型时,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降低投资风险;再次,新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全面披露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策略及做法、风险管理量化信息、会计政策以及主体业务经营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披露信息的全面、及时、可靠、可比;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套期行为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价,确保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和计量,严格套期会计处理。
新准则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并能促进财务报告信息更加透明,这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会使上市公司业绩的可预测性增强,可使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逐步完善,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结合财务报告的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信息,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版权声明:本条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为一个月。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其他人还搜了
热门推荐
-
从《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看养老金会计 2019-05-13
-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空间的遏制作用 2019-05-10
-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分析和比较 2019-05-10
-
资产处理在税法与会计准则中的比较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 2019-05-10
-
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2019-05-10
-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2019-05-10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对于实质和形式的处理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市场信息披露的影响 2019-05-10
-
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9-05-10
-
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研究 2019-05-10
-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019-05-10
-
三大会计准则她已get仍需财务全局观 2018-06-08
-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17-08-01
-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 2017-08-01
-
对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相关思考 2017-08-01
-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017-08-01
-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7-08-01
-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7-07-31
-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探讨 2017-07-31
-
提高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2017-07-31
-
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 2017-07-31
-
现代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2017-07-26
-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统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