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索与实践

来源: 高顿 2017-04-28
  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5月5日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要求企业参照该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主要内容
  该指引明确要求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从其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该指引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架构有些类似,基本上是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出发,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是要求企业建章立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需要按照指引的要求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可以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如果规模小,可只设立税务管理岗位。并明确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的职责。第三,企业应该对其业务进行风险识别,查找可能涉及税务相关的风险源,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出重要风险。第四,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这些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第五,在企业内部建信息沟通机制,确保税务风险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准确、完整的传递,相关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最后,企业还应该有适当的监控机制,确保整个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二、国内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国有企业上缴利税的特殊地位使其缺乏防范税务风险的利益趋动。由于其所有制体制,国有企业一般不存在偷逃漏税问题,至少主观上一般国有企业不会这么做。但正因为如此,国有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不会加以重视,认为只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和所在地税收征管机构要求的规定缴纳税款即可。(2)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下属国有企业税务问题的方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上级行政主管机构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处理下属国有企业税务问题时往往不会从税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3)对主要领导决策者的考核机制影响其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目前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决策者的考核机制上并未对税务管理水平进行考核。有些企业的考核以为国家缴纳了多少税款为考核指标之一,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业绩和考核结果而多交税的现象。(4)税务主管部门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征管方式以及税收问题的解决机制。一些税务主管部门对所辖区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征管存在以年度税收征管目标为导向,而非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出发征税。(5)已上市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已经在完善或有组织的建立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管理较为规范,比如一些已经上市的,或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在税务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对税务管理进行了有效实施。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管理层法制和经营观念的影响。一般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一般偏向于能少缴税就少缴税,从而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2)企业发展的阶段及行业竞争的层级影响。在企业处于发展期,行业竞争较为剧烈的时候,企业一般会偏重于采取各种手段少缴税,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3)税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尚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员能力、经验的问题,企业里负责税务管理的员工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还不足,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4)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度及相应的税收主管机关对其的征管特点。对于部分小型企业,由于缴纳的税款不多,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检查的频率不高,从而也导致这些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管理层一般会存在侥幸行为。
  三、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些思考
  对于企业来说,税务风险其实是其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在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并非完全从零开始,而是在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税务风险管理的元素,从而将税务风险管理和其他业务的风险管理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因此,本文并不打算从常规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阐述,而是在假定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的一些重点关注事项进行探讨。
  1、重视重大决策和交易税务风险控制
  目前,许多大企业经常会遇到一些重大决策和交易事项,比如企业合并、企业重组、重大投资项目、经营模式的改变的内部关联交易等。这些决策和交易事项都会涉及到税务风险。但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并不重视这一点,从而时常出现决策后发现由于没有考虑税务这块内容,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的税收成本。笔者曾在一家企业里看到,由于该企业现金流比较紧张,不得已需要把其下属一家子公司的一块盈利很好的业务出售,但在整改谈判过程中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只是最后决定后才将签署的协议给到财务手头,让财务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由于采取的是出售的形式,需要按照税务管理规定,缴纳了不菲的税款。后来财务人员跟企业管理层汇报,如果当时考虑是转让股权的形式,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少税款。但协议已经签署,无法更改,悔之晚矣。虽然事后来看,也许购买方不一定接受股权转让的形式,但如果事先能让决策层知道有多重处理方式,且不同方式税负是有很大差异的,那有理由相信决策层在进行决策时,在和购买方进行谈判时,会有很多余地。
  针对重大决策和交易的税务风险控制,一般建议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参与重大决策的具体方案制定。在制定前,税务管理人员应进行税务影响分析和规划、税务尽职调查和相关税务合规性复核。同时,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税务人员应和决策实施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或者额外增加税务成本。
  2、重视经营链和经营要素的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经营链主要指的是企业的主要业务链条,如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经营要素包括人、财、物等。在经营链和经营要素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税务风险,需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加以识别和应对。
  比如在研发环节,在目前的会计准则规定下,企业可以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可以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但一般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的人员不了解这些规定,而税务管理人员也不清楚研发人员如何进行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因此需要税务管理人员主动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讲解税务上关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处理,研发人员也需要根据税务的规定对研究和开发计划进行划分,以避免可能的税务风险。如不能费用化的费用化了,不能资本化的资本化了。
  在其他环节也是如此,不同的业务模式都可能伴随着不同的税务风险,需要税务管理人员提前了解,提前应对,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3、加强税务日常管理工作
  在税务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是很多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忽略的环节。很多企业遭受的税务处罚,往往体现在其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比如对于各种税负的核算和计提、递延税款、税务扣除限额、费用项目的合理分类、纳税调整、纳税事项的披露等。这些环节的处理其实都不难,但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税务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够,或经验、能力不足,在这些“小事”上给企业带来了税务损失。
  这些环节的应对比较简单,需要税务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加强培训,每月对相关事项进行仔细复核,完全可以避免。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财务培训资讯 > 财务人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