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填报财务报表的三个关键

来源: 高顿 2017-07-06
  有些企业统计人员反映财务报表指标数量多且繁杂,统计报告期与财务结账时间不一致,部分统计指标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有差异或与会计科目口径不相同给填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当我们仔细研读统计财务报表制度后会发现,只要明确了各指标的数据来源,理清了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口径范围,财务报表也能轻松填报。
  ■明确数据来源,掌握指标含义,做到数出有据
  以建筑业C103表为例,年报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年末资产负债、利润及分配和其他资料。这三部分的数据分别来自年末资产负债表、利润或损益表和会计账簿中的明细科目。在填报财务表时,有些指标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中摘取,如年初存货、流动资产合计、短期投资、主营业务收入等,有些指标特别是其他资料中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则需经过分析再填报,如应付工资的定义是:“企业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全部工资”,该指标是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或根据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中“工资”项本期累计发生额填列。这就要求企业需将报告期内所有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工资汇总上报,而不能直接摘取会计“应付工资”科目余额。应付福利费的定义是:“企业在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支的各项福利费用”。如果企业不计提福利费,则应按照报告期内实际发生数额填报,且不包含以前年度计提当年冲减的余额。
  ■分清易混淆的概念、指标,严格按制度交报数据
  以房地产财务报表为例,既要填报本年数据又要填报上年同期数据,同时由于统计报表要求上报累计数的规定,当本年数据或上年同期数据出现比上一报告期小的情况,系统审核会提示企业填写核实说明,如某企业2009年8月财务报表填报上年同期即2008年8月税金为10,而其5月报表中的上年同期即2008年5月税金为15,则系统会提示企业填写原因,有的企业就会误认为是让写上年同期比本年数小的原因,造成错误。另外,“累计折旧”与“本年折旧”也是一对易混指标,先从定义上看,“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而“本年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从定义上可以看出,“累计折旧”是该科目借贷方抵减之后的期末余额,而“本年折旧”是企业当年提取的折旧,当企业出现固定资产清理等经济事项时,只能冲减累计折旧而不能冲减本年折旧。还有“主营业务税金”和“应交增值税”,应注意“应交增值税”是不包含土地增值税的。
  ■认真细致,加强企业内部审核,不在“马虎”上栽跟头
  在审核企业上报数据时,笔者时有发现个别企业填错数据单位,以“元”或者“万元”填报;或者从审计报告上取数时抄串行,将应收账款抄成其它应收款;有的因为会计科目的名称与统计指标名称不一致,指标含义也不细加推敲,造成漏项。这些问题,即使在交报时逃过了专业负责人的眼睛,但在执法检查中一经发现,也难免受到处罚,其实,只要企业内部建立审核机制,在交报前严格检查,这些疏漏都是可以避免的。国家宏观数据毕竟要靠基层数据一点一滴汇总而成,只有每一位基层统计人员积极配合,才会有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财务培训资讯 > 财务人员专题